義烏大陳:襯衫之鄉“變身”服飾名鎮
義烏大陳支柱產業破繭而出
十多年前,義烏市大陳鎮集中優勢兵力,靠襯衫單一品種打天下,贏得了“中國襯衫之鄉”的美名,并且培養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千萬富翁。五年前,靠單一品種征戰國內、國外市場的大陳襯衫產業開始陷入同質競爭、競相壓價的苦戰。而在五年后的今天,大陳鎮的襯衫產業已經漂亮地“變身”。大陳鎮黨委書記劉金土說:“大陳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服飾名鎮步伐,力爭到2011年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樣本】
能達利的五年博弈
1996年,現任中國時裝(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浙江能達利集團董事長的陳溪見創立了“能達利”;1998年,“能達利”品牌成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1999年“能達利”襯衫首次出口海外市場。在公司初創的前五年,作為大陳襯衫業的龍頭企業,“能達利”走的是傳統的發展之路。
面對襯衫產業變局,從2001年開始,“能達利”扛起了大陳服裝企業創新發展的大旗,首先通過“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在國內布設上千個“能達利”經銷網點,逐步完成從賺取加工費到讓品牌成為賺錢機器的過渡。接下來,“能達利”開始“三級跳”:2004年,“能達利”襯衫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同年底,“能達利”股票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最近,能達利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時裝(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又正式在德國的柏林、法蘭克福、慕尼黑三個證券交易所同時掛牌上市。
能達利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時裝控股有限公司分別在新加坡和歐洲成功上市,成為我國唯一一家在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
【數字】
最大服裝外貿基地
服裝襯衫行業成為義烏市大陳鎮的支柱產業已有十多年歷史。作為“中國襯衫之鄉”, 大陳鎮共有工業企業500余家,擁有先進服裝生產流水線1600余條,日產襯衫60余萬件,如今,涉足內衣、西服、休閑服、茄克、運動服、T恤等產品領域的大陳服飾企業,正從過去的產業困局中破繭而出。
預計到2006年底,大陳鎮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1億元,年均增長14.5%以上;財政收入1.1億元,年均增長17.5%;農民人均收入6330元,年均增長8%。經濟的發展得益于支柱產業的貢獻,目前大陳服裝產業結構不斷提升,規模以上企業達80家,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3.8%。
品牌戰略在大陳成效初顯,大陳被認定為浙江省襯衫商標品牌基地,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一只,國家免檢產品4只,浙江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5只,金華市知名商標和名牌產品9只。2006年,大陳服裝外貿出口交貨值預計超過18億元,比2001年底增長近12億元,已成為義烏的服裝品牌匯聚地和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
【遠景】
人均純收入早日超萬元
“到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一萬元。”這是大陳鎮黨委、政府今后五年“遠景”預期目標中的一個關鍵數據。大陳鎮黨委、政府籌劃著引導企業加快產業升級,打造大陳服裝整體品牌。深入實施品牌戰略,鼓勵企業爭創知名品牌,五年內爭創若干個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有了強勢的產業支撐,老百姓的腰包自然會更鼓。(記者 王春雷 通訊員 林兵 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