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鈺洲:出口紡織品價值須提高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就紡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行業今后的發展提出了三項要求,即增長方式要轉變,要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和品牌貢獻率。
杜鈺洲強調,出口增長重在提升競爭力,提高產品的價值,將是未來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重要方向,而依靠不斷的技術進步可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據了解,入世五年來,我國紡織業一改從前以量擴張的增長方式,轉而更加注重品牌和附加值的提升。由此,我國開始逐步實現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
五年里,作為最為受益的產業之一,我國紡織業在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中,切實轉變著經濟增長方式,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力也大大增強。期間,隨著全球產業梯度轉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國內市場經濟的急劇升溫,我國紡織業的技術水平大幅提高,五年來行業固定資產凈值增長約68%,銷售產值增長1.74倍。
資料顯示,2006年1~10月,伴隨著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我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總值仍快速增至1350多億美元,預計全年超過1450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紡織業也為全球紡織產業鏈上的零售商、供應商創造了更多贏利空間。今年1~10月,單紡織工業進口的紡織品服裝、紡織機械、紡織原料等就達到410億美元。
在經歷了2005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我國設置各種貿易壁壘的逆境后,我國紡織業除了以技術進步獲得海外市場的準入證,還大舉進軍非配額市場。
步入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更為復雜的貿易形勢。專家認為,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我國紡織品出口帶來了穩定的貿易環境。今年以來,企業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成效,預計明年上半年這種穩步發展態勢仍將持續。但隨著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明年和后年的相繼到期,我國紡織品貿易又將面臨新的挑戰。
杜鈺洲同時指出,五年來,我國的品牌發展已進入最活躍時期,今后,要加大對品牌認識的普及和提高,提高品牌貢獻率要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