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批發市場還能走多遠-1
- 曾幾何時,上海襄陽路市場與北京秀水街并稱為“北秀水,南襄陽”,風光難以計數。但6月30日21時30分,襄陽路市場終止了營業,宣告這個因出售假冒世界品牌商品較為嚴重而備受海內外關注的市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7月1日至7日,市場內的所有攤位都撤離、清空;7月8日至15日,襄陽路市場將清場騰地完畢。
有關部門表示,襄陽路市場的關閉有利于保護知識產權,治理整頓售假違法行為,營造誠實信用、合法經營的市場氛圍。因此,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產權相關法規的完善中國服裝批發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筆者認為,批發市場作為終端銷售的一個主要渠道,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并且會向著良好的態勢發展,終將走向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因此正確認識批發市場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于服裝企業和批發行業的整體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如果把中國的服裝批發市場的變化過程做一個形象的描述,可概括為“地攤式”,“大棚式”和“商城式”三個階段。服裝批發市場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出現的,1990年前后,服裝批發市場基本上已經走過“地攤”階段,進入“大棚”經營。到了90年代中期,“商城式”批發市場紛紛出現,步入加速發展期。
目前,年成交額百億元以上的服裝批發市場不下于10家,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的調查,至2006中國共有39個服裝產業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
因此,對于服裝企業來說,了解國內服裝市場渠道的現狀,有利于企業營銷工作的順利推進,其中批發市場是消費者最為熟知,也是擁有最多消費群體的一個銷售渠道!
一.服裝批發市場的發展有四個特征:
1.固定消費群
服裝批發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直接消費者,這部分消費者主要為城市工薪階層、學生、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是處于消費階層的中低部分。
2.大棚式到商城式
從前簡陋的“地攤式”、“大棚式”服裝批發市場競相改造,這些“商廈式”的服裝批發市場在硬件上幾乎不亞于百貨商場,但在軟件環境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些商廈式的批發市場仍采用攤位形式,往往缺乏試衣間,每逢節假日更是人滿為患。
3.專業化
發展規模快速化,好多批發市場從原來的地攤式經營逐漸轉化為規模化、專業化經營,面對消費者也發生了質的轉變,有的甚至成為全國服裝的批發基地。
4.低價位
傳統的批發市場走的是低價位的路線,以此求得銷售量的提升。那么從目前來看,少數服裝批發市場逐漸走上了品牌化的經營道路,創造出批發市場特有的品牌服裝之路,當然還面臨著價格上的問題,畢竟批發市場走的是低價格的路線。
二、根據批發市場的規模、類型、影響面,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其一,以服裝文化、商貿、時尚為主要特征,成為以大產業為載體的產業集聚地。北京、上海 、大連、深圳等大城市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其二、以產業配套齊整為主要特征,市場信息反映敏銳,以生產中高檔品牌服飾的企業為主體。溫州、寧波,晉江等地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其三、以外向型經濟為特征,形成以大型出口服裝生產企業為主體的多層次服裝產業群。浙江平湖、江蘇常州、廣東潮洲是這種模式的代表。其中以中小企業為依托,以單一產品或專業服裝生產為特色,形成以中小城鎮為載體的產業集聚地。浙江嵊州(領帶)、湖州織里(童裝)、等地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因此根據批發市場的三大類型,從流通的范圍來看還可以把批發市場分為:區域性、全國性、國際性;從產品品類來看又可以分為綜合性、混雜性、分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