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博會到石獅名片看石獅服裝城品牌攻略
- 2005年,石獅服裝發展史的一道分水嶺。
2005年之前,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已在石獅市成功舉辦七屆,累計實現訂貨成交額共101.2億元;2005年、2006年第八、九兩屆海博會實現成交額高達到91.1億元。為何同樣性質的服裝博覽會在兩年之內能以一種令人震驚的速度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是石獅服裝城為海博會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成功運營不到兩年的石獅服裝城現在已成為石獅經濟發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一張石獅市新名片。一期工程大手筆新梧引得鳳凰來
由于歷史的原因,石獅專業市場多為沿街而建,自然形成若干以批發服裝為主的商品街、商業城,由于交通不暢、配套設施不完善、整體競爭力不高,石獅原有陳舊市場經營模式已不適應當今市場競爭的需要。
按照當年的估計,到2010年的產值以石獅為代表的閩派紡織服裝產業將達到1000億元,這就需要一個平產生聚集效應,引領時尚的展示平臺。石獅市經濟發展的需要,也需要高規格高檔次的品牌市場帶動城市品牌和經濟的提升。
2002年石獅市政府痛下決心建設石獅服裝城,2003年8月動工建設。到2005年3月,耗資7.8億的石獅服裝城一期工程順利竣工。其中服裝交易區占地面積143畝、建筑面積達21.3萬平方米。
1800多家經營戶迅速進駐石獅服裝城,其中有“可可服飾”、“鴻業服飾”等一大批大代理商、批發商,更有七匹狼、九牧王、波司登、富貴鳥、安踏等一大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服裝城影響力和輻射力迅速擴大。當年的海博會也以42.6億意向交易額刷新了海博會的歷史新記錄。
借助海博會的無形橋梁、服裝城的超級平臺,更多的臺商認識了石獅,認識了石獅服裝產業的巨大機會。臺灣紡拓會、臺灣制衣工業同業公會、臺灣針織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毛衣編織工業同業公會通過海博會拓展內地市場。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盟國家也紛紛將紡織服裝產業遷移石獅。修煉內功品牌立市
一位服裝業界人士指出,中國服裝產業的必由之路是品牌化經營!目前,為國外著名品牌進行貼牌加工是企業在初創和擴張期擴大出口的有效措施,但若想在國際市場上開拓自己的一番天地,就必須要有一個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品牌。
有人說,石獅服裝城和海博會是石獅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兩件大事,是關系石獅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正因為如此,石獅服裝城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的提升更有助于實現其建設之處的目標:一座集服裝國內和國際貿易、會展、物流、綜合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服裝城。
石獅市政府從石獅市規劃、石獅產業、服裝城等多個層面打造自己的服裝業界品牌。尤其是“六名工程"策略,更讓石獅創出了1年拿下十幾枚中國馳名商標和十個國家免檢產品的輝煌成績。七匹狼、富貴鳥、九牧王、拼牌、愛登堡、帝牌、卡賓等眾多知名品牌在石獅服裝城匯聚交融,形成一股強大的市場引力。
種種跡象表明,這里已經逐漸成長為閩派服裝的中心。石獅服裝城啟用至今,已經舉行了100多場閩派紡織服裝時尚發布會,40多家周邊地區的服裝企業還把營銷中心也搬到了石獅。
中國服裝年會、中國歐盟社會責任論壇、2007中國服裝流行趨勢發布會等各類重量級會議論壇相繼在石獅服裝城舉行,更是國際國內業界人士對石獅服裝城取得成績的肯定。
圖謀二次飛躍
石獅服裝城不知不覺中已成為石獅市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促進閩派服裝區域經濟更健康地向前發展。石獅一期工程開城融市至今,相繼獲得了“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全國大型品牌市場”、“中國服裝跨國采購基地”等多項榮譽。
下一步,要將石獅服裝城打造成中國服裝專業市場旗艦和全球紡織服裝采購中心!這樣的品牌信念正激勵著石獅人信心十足地抓緊建設服裝城二期工程,圖謀品牌的二次飛躍。
二期工程總用地面積約323畝,建設面積約34.3萬平方米,包括交易市場、品牌展廊區及物流配送區。工程完工之后,將很好地解決一期提供給經營戶的商鋪有限、攤位不夠及部分因客觀條件限制造成的不合理規劃問題。
屆時,一個集服飾交易批發兼零售、公司辦公、食宿、娛樂、展示、物流配送、辦公管理為一體的世界級大型綜合商貿區將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