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機電紡織企業面臨“綠考”
今年6月1日起,杭州市出口歐盟的企業將要迎來近幾年來最大的一次“綠考”——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制度》(以下簡稱“REACH法規”)將在歐盟全面實施,如果企業向歐盟出口的產品達不到該標準,就可能會喪失歐盟市場。專家分析,REACH法規與歐盟前段時間頒布的WEEE、RoHS等環保指令相比,影響范圍更為深遠,紡織、輕工、電子、家電、制藥等我市出口歐盟較大宗的商品均在受控之列。
REACH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法令或法規,而是歐盟涵蓋化學品生產、貿易和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它對出口到歐盟的化學品提出了更嚴格的環境保護、安全要求,主要包括注冊、評估、許可及限制等主要內容。該法規將逐步取代現有的《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
法規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注冊,提出了嚴格的時間期限。對于1噸以上的新物質,新法規生效12個月后,生產商或進口商在其商品投放市場之前必須進行注冊。對于現有物質,法規規定:產量為1000噸以上的化學品和任何超過1噸的致癌物質或誘導基因突變的物質,必須于REACH生效3年內完成注冊;產量100噸至1000噸的,于REACH生效后6年內完成注冊;1至100噸的,應于11年內完成注冊,未能按期納入管理監控體系的產品一律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歐盟該法令的推出,意味著中國企業向歐盟出口化學品及下游產品,必須通過歐盟境內的生產商或者進口商進行注冊,REACH法規還規定了嚴格的檢測標準和高昂的檢測費用,并且這些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據歐盟估算,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費用約需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費用更是高達57萬歐元。僅這一項,企業出口歐盟的成本就將普遍提高5%以上,一些檢測項目多的產品甚至更高。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本無法支付如此昂貴的檢測費用,只能望而卻步。
記者采訪了幾家出口企業的負責人,他們都表示對該項法規有所耳聞,但對于具體內容以及對自己企業到底有何影響,這幾家企業的老總均表示“不大清楚”。
對此,杭州市外經貿局有關專家提醒廣大出口歐盟企業,由于歐盟REACH條例具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各家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應對歐盟REACH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了解REACH制度對本行業的沖擊和影響。專家建議,企業必須首先熟悉REACH制度的內容,并清查本企業內部使用的所有化學品,根據REACH的要求,確定這些化學品的類別,根據不同類別,準備好預注冊和注冊所需的相關技術材料,以迎接REACH制度的全面實施。爭取把REACH制度給企業出口歐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