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與兩月,你在服裝市場的反應夠快嗎
從面料生產開始,西班牙著名服裝品牌ZARA只需15天后,便可將產品從本土運送到中國市場面市,而中國本地一些企業上市至少需要兩個月。
15天與兩月,不僅是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對市場變化反應速度差距的一個數字化表示,更透露了企業間綜合競爭實力的差距。
“時間差”直接影響市場占有率
服裝早已突破“御寒遮羞”的功能要求,成為時尚的弄潮兒。新是時尚的一個主要特徵,為適應消費者對不斷變化的時尚的追求,服裝產品的市場周期越來越短,市場反應速度也由此成為企業能否抓住機遇,引領時尚的一個關鍵因素。
15天與兩月,體現著一種時間差,而國內市場正是在這種“時間差”中被國外品牌逐漸侵蝕。服裝生產及管理等各環節都關系到市場反應速度的快慢,包括設計、營銷策劃、市場定位、供應鏈管理等。
信息化——提升反應的得力助手
信息化是實現快速反應的有力幫手。ZARA作為全球第三大服裝零售商——西班牙Inditex公司旗下最成功的品牌之一,被認為是歐洲最具研究價值的品牌之一。能夠取得這些成就,很大程度歸功于其供應鏈管理系統及IT系統支撐,該公司因此被稱為“時裝行業中的戴爾”。
從某個角度看,對供應鏈的信息化管理更是促成市場與設計、生產信息之間順暢溝通的有效途徑。目前,談到信息化,很多人會自然想到資源管理系統(ERP)、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和輔助設計制造系統(CAD/CAM)等信息技術系統,不少企業已體會到了運用這些系統后市場應變能力的切實提高。
獲得“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中國信息化建設項目成就獎”的著名服企——雅戈爾也是信息化的受益者之一。它的信息化之路特色突出,不是從單純的管理或設計入手,而是從銷售前端——市場開始。
為搶占終端,雅戈爾在全國布局了強大的銷售網絡,包括162家分公司、400余家自營專賣店以及2000多個商業網點,同時實施“雅戈爾數字化工程”。之后,信息化的觸角逐漸延伸到企業管理和生產的各個方面。
服企發展需要提高市場反應速度。
從2001年到2010年,雅戈爾制定了一個十年的信息化發展戰略,頭五年就投入了1.2億元人民幣。然而,這些投資給帶來了更大的效益,目前公司庫存量下降逾30%,節省庫存成本過億元人民幣;訂單處理及采購管理自動化,部門間溝通得到改善;人為錯誤引起的損失減少約20%;公司對訂單的反應能力增強,生產周期縮短一半。
隨著中國對國際貿易政策的調整,出口企業面臨新的洗牌,一些企業已開始轉向國內市場,同時國外服裝巨頭也不斷進入,服裝業競爭將日益激烈,時尚潮流變化的腳步也將加快,如何在中國甚至國際這個市場大蛋糕上分得一羹,市場反應速度將不得不成為企業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