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施新政 山東紡織服裝出口“沒感覺”
- 為了給本國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俄羅斯政府日前通過決定,從2007年4月1日起,將全面禁止外國人在俄從事小額零售貿易。據了解,中國人在俄羅斯的務工人數在百萬左右,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小額零售領域。中國出口俄羅斯的主要產品中,紡織、毛皮、鞋帽類占中國出口俄羅斯商品總額的57%。應該說,現在這類產品可能是受俄羅斯“準入”政策影響最大的產品。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多人紛紛詢問:俄羅斯紡織品市場中國零售業戶的情況到底咋樣?作為國內排名前列的紡織大省,俄羅斯“新政”對山東紡織業會產生多大影響呢?
“國際倒爺”急尋應對之策
記者的朋友張鵬是一位長年從事中俄貿易的“國際倒爺”,十幾年前就從北京某國家機關辭職并開始倒賣服裝,曾長駐莫斯科雇用中國人零售服裝,并注冊了一家名為“金龍”的國際貿易公司。從去年開始,張鵬便有意淡出這一行業,而改為從事廢舊金屬貿易。談及個中原因,張鵬說,一是由于中國產品形象不佳,在俄羅斯越來越不好賣;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禁止外國人從事小額零售貿易政策的出臺,直接打消了許多“國際倒爺”繼續經營的念頭。
據了解,中國每年紡織服裝出口產品的5%被運往俄羅斯,而俄羅斯幾乎有一半的紡織服裝產品來自中國。可是現在,紡織服裝業是該事件中最先受到沖擊的行業,許多中國零售商人甚至面臨生計問題。現在是傳統的出口旺季,但目前,每天從黑河海關到俄羅斯的出貨量卻急劇下降。新政策使主要的銷售渠道受阻,出口幾乎停頓。如果外國人進入零售領域的禁令被嚴格執行,以中國商戶為主的一些市場將面臨被關閉的命運。
“批發大戶的情況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在苦想應對之策。”張鵬通常從河北辛集批發皮革制品到莫斯科,然后雇用人手進行零售,每次批發額都在數百萬元人民幣之多。俄羅斯“新政”施行后,張鵬準備將雇用的零售人員由中國人換成俄國人,這樣會回避很多風險,張鵬稱這也是許多批發“大戶”的應對之策,因此“新政”對這些人的影響不會很大。
至于眾多的零售業戶們則要慘得多。張鵬介紹說,據其了解,設在俄羅斯的一些中國商品城已經人去樓空。中國商戶們不僅撤離了攤位,而且還將未售出的產品從庫房中轉移出來。因為庫房是經過俄羅斯海關備案的,由于害怕被調查、沒收,產品就藏在俄羅斯的親戚、朋友家中。更令商戶們進退兩難的是,運往俄羅斯的產品如果再運回國內,將被認為是進口產品,再次征收關稅,“兩次關稅加上往來的運費,倒不如把產品直接扔在俄羅斯。”
山東紡織業處變不驚
“山東省紡織品的主要出口方向是日、美、韓和歐盟、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俄羅斯所占份額很小,因此俄羅斯‘新政’對我省紡織業的影響極小。”接受記者采訪時,山東紡織工業辦公室行業管理處副處長劉永勝一副處變不驚的神態。他邊說邊拿出一份最新的統計數字給記者看:“去年前11個月,山東省紡織品出口總額是111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最多,達28億美元。另外,出口美國17.82億美元,出口韓國15.84億美元,出口歐盟14.63億美元,出口香港7億美元。總體來看,向這幾個國家的出口額占山東紡織品出口總額的83%。而同期出口俄羅斯的紡織品只有1.57億美元,僅占山東紡織品出口總額的2%左右。
“山東省紡織品出口的渠道比較規范,一般是走買家到廠訂貨和大批發的渠道,跟零售業戶沒有直接接觸,因此也不會受直接影響。”劉永勝告訴記者,按照有關規定,與俄羅斯進行服裝貿易需要第三國銀行的擔保,但為了簡化渠道,服裝出口商們更愿意通過現款結算的方式進行小額現貨貿易,因此邊貿交易和“倒爺”比較流行,俄羅斯“新政”對這些人和企業的影響可能大一些。但山東省紡織品出口俄羅斯的企業大都通過正常渠道,在簽合同、信用證、發貨、結算等環節都走正常手續,有的企業在俄羅斯還設有辦事處,走廠家訂貨和大批發的路子,目前還沒有感受到俄羅斯“新政”帶來的影響。
記者隨后對我省紡織行業部分企業的調查印證了劉永勝的分析。山東大海集團是東營市一家年銷售額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紡織品出口覆蓋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集團進出口公司業務部經理徐雙祥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每年向俄羅斯出口紡織品100多萬美元,通常是接受訂貨后直接裝船運到圣彼得堡,然后再由當地的俄國人進行批發,一般不與零售戶接觸。從目前來看,俄羅斯“新政”對企業出口和價格的影響“暫時沒有表現出來”。
魏橋紡織股份公司則答復記者:我們對俄羅斯出口很少,沒受什么影響。蘭雁集團進出口部的李先生對記者的問題也感到“很新鮮”。他介紹說,作為國內最大的牛仔布生產企業,蘭雁集團紡織品的主要出口方向是歐美國家,但每年向俄羅斯出口牛仔布也有數百萬米,出口額數千萬元人民幣,“一般情況下也是俄羅斯那邊的人過來采購,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有什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