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內衣” 僅僅保暖而已
隨著寒冬到來,新一輪保暖內衣大戰已經打響,商家為了籠絡消費者推出了各種新概念,瘦身的、抗菌的、綠色生態的,甚至有的內衣還宣傳能營養肌膚,面對形形色色的保暖內衣,你會心動嗎?不過,心動之前,不妨先看看我們的調查。
調查 保暖內衣宣傳挺玄乎
在新街口附近的商場內,各種品牌的保暖內衣琳瑯滿目。僅保暖內衣的面料就有若干種之多,如棉加萊卡、棉加羊毛、彩棉、莫代爾技術、大豆蛋白纖維等,讓消費者有點摸不著北。價格一般從幾十元至三四百元不等。宣傳單也被做的“花枝招展”。記者發現,除了強調保暖透氣外,商家更強調的是保健、環保等功效。一些保暖內衣還在標牌上打出了生物波超暖、美體束身、抗菌抑菌、營養肌膚、綠色生態等功能。記者向營業員咨詢,不同面料之間有什么區別,營業員也不太清楚。
年復一年的保暖內衣大戰讓消費者始終摸不著頭腦,什么才是衡量保暖內衣的標準?其實早在2004年11月1日《針織保暖內衣紡織行業標準》出臺之后,新標準就為消費者提供了選購參考。標準明確要求保暖內衣產品的保暖率不得低于30%。不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保暖內衣并未標明這些內容,消費者也表示對此情況并不了解。
分析 衣服不能治病和減肥
保暖內衣是否具有這么多功能?就營養肌膚這方面,江蘇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駱丹認為,保暖內衣的保暖能力與材料和制作工藝有關,如果材料之間空隙較小,則有利于人體熱氣保留,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是沒有營養肌膚的功能,因為衣服上沒有酶、維生素和蛋白質等成分讓皮膚吸收,所以一件衣服談不上營養肌膚的功能。至于有些保暖內衣宣傳的治療關節炎頸椎病等功能,駱丹認為即使在衣服里面加了某些藥物,也只能是一段時間暫時有效。不過,衣服中是否配置了藥物,消費者就不得而知了。
提醒 皮膚干燥者慎穿保暖內衣
據某品牌保暖內衣經銷商介紹,市場上出售的保暖內衣主要是通過多復合夾層材料,達到進一步阻止人體皮膚與外界進行氣體和熱量的交換,并非只要是保暖內衣就能貼身穿著的。駱丹認為,穿上含化纖成分的保暖內衣可能產生靜電,它們會使皮膚的水分減少,進而使皮屑增多,人會有瘙癢的感覺。倘若貼身穿這種材質的保暖內衣,會加劇皮膚瘙癢的程度。因此,皮膚干燥的老年人在冬天最好慎穿或不貼身穿這類保暖內衣。此外,還應注意的是,倘若保暖內衣中甲醛等成分超標,那么這種微量的、慢性的過敏性刺激會誘發接觸性皮炎。
專家建議,買保暖內衣時注意看清標牌上的各項指標是否齊全,保暖內衣重在保暖性能,保健功能是非常有限的,它最多只是保暖功能的附加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