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產業:研發功能纖維更重要
作為中國臺灣華?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黃先生沒有在家紡會議上進行發言,直言感到遺憾。黃金鎖原本希望能借此機會介紹一下中國臺灣功能性產品的發展情況。有對比才能見差距,有差距才知道如何努力。黃先生說,在功能性材料的開發、應用方面,日本、中國臺灣在技術上要領先一步,大陸企業多了解一些總是有好處的。
不過他仍有收獲:國內企業和專家的介紹,讓黃先生對國內功能性家紡產業發展的現狀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當他與本報記者在餐廳不期而遇時,他也有了對國內外產業現狀“重新發言”的好機會。
研究功能性纖維最為必要
相比在會議上熱炒的標準議題,黃先生認為研發功能性纖維更加重要。“功能性產品當然首先是要體現出其應有的功能。”他說。對于正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來說,老百姓仍然看重產品的實惠性,還沒有達到吃青菜來增強抵抗力的程度。因此,功能性產品如何體現功能性,才是最實際的話題。
目前,使產品具有功能性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功能性纖維,另一種是通過后整理使產品產生功能效果。其中,后整理的方式由于技術原因,難以保持效果的持久性。因此在日本和中國臺灣,從事功能性產品研發的企業,大多數都是以開發功能性纖維為主的。黃金鎖說:“作為一家企業,必須關注其應用材料的技術含量,正確選擇功能材料,使產品真正體現出功能。”但如何真正地體現功能呢?
黃先生認為,首先是要保證功能性纖維的安全和穩定性。他以華?所開發的負離子材料和遠紅外材料為例進行了說明。他說,華?所研究的負離子材料,運作的原理是以摩擦方式進行,與大自然中森林地區的空氣和樹葉摩擦產生負離子的方式類似。“但國內部分廠商采用輻射性材料來產生負離子,對人體是有潛在的危險性的。”他說。
此外,由于功能性纖維的研發本身就是為了在產品上的應用,所以功效材料在應用前期必須考慮到:紡絲狀況、斷絲、凝固、粘度、粒徑分布、分散效果、功能不穩定等各項問題。
他說,事實上,在這次功能性家紡會議上,與家紡企業對以上問題進行交流,正是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華?在這6年的時間中,逐一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因此在研制新型功能性纖維的過程中,自然開發出了一系列新觀念的技術。”黃先生說。他所提到的“新觀念的技術”,指的是粉體微細化技術、分散劑應用技術、紡絲比例最佳化、核殼結構雙功能性粉體制造技術、功能穩定之復合配方以及粉體表面改質之鈍化技術等。
經過對以上技術的研發,華?粉體可以紡出50D/72F長絲,等于0.69丹尼。這足以說明研究功能性纖維在功效性和可紡性上結合的重要性。
功能纖維標準應內外兼修
在此次功能性家紡會議上,功能性產品如何制定標準的問題不絕于耳,成為了會議絕對的主題之一。黃金鎖認為,對于魚目混珠的國內功能性家紡產業來說,盡快制定標準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國內市場遲早會對這一行業產生信任危機。“行業要做標準制定,這基本上是好事。”他說。但他同時強調,只有使制定的標準能夠被外國廠商所接受,這些標準才是成功的。
目前國際上對于功能性纖維的標準,有些已經制定,有一些則尚未制定。其中,消臭率、負離子以及遠紅外線,國際上都沒有統一的標準。例如消臭率,其測試方法應該使用哪一種?還有消臭百分比要達到多少,才算有消臭率?例如負離子,要使用哪種方法測試?負離子的合格標準要定在每立方公分多少個負離子?例如遠紅外線,中國保健協會已經制定小白鼠血流速要達到50%以上,但是遠紅外線是否以人體作為測試對象才更為適當?
沒有統一的標準,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所生產的相關產品,其性能指標在另外一個國家中面臨著不合格的危險。黃金鎖說:“國際上沒有標準,自然造成了廠商推廣的難度。”
事實上,“統一的標準”作為黃金鎖乃至整個家紡會議的一個關鍵性用語,其背后的核心訴求其實就是“門檻”。國內的企業希望給國內市場一個準入的門檻,而黃金鎖則希望中國大陸能給國內企業提供一個進入世界門檻的機會。“制定標準的意義,應該是與世界接軌,讓國內的廠商可以輕松地行銷到國外知名品牌廠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