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籌建行業知識產權查詢平臺
- 在2006年年底舉辦的"2006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知識產權工作會議”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為了在“十一五”期間更好地推動業內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發展,幫助企業規避風
險、保護自有的知識產權,提出了在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內建立自己專門的知識產權查洵平臺的建議,并推出了籌建的計劃。
中縫協的這計劃一經提出,立即受到業內企業的積極支持和熱烈響應。應該說,在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內建立知識產權查詢平臺是行業知識產權工作的一次跨越性發展,其意
義深遠。
業內對查詢平臺有迫切需要
無論是從參加“2006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知識產權工作會議”企業代表的發言,還是實地了解的情況來看,業內各家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過知識產權查詢困難的問題,并
且都希望能夠有一個真正方便、有效和準確的知識產權查詢平臺。而此時,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牽頭建立查詢平臺,更是各家企業十分樂意看到和接受的。
目前,國內縫制機械企業查詢知識產權的平臺一般只有兩個,一個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網站,此外就是一些收費的查詢網站。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網站是免費查詢,
但是由于覆蓋面太廣,針對整個中國的各行各業,內容過于紛繁復雜,業內企業在查詢時十分的費時費力。而且由于服務器容量等等的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網站一般只
提供時間相對較近內容查詢,對于查到知識產權的內容也只是有個概括性的介紹,由于說明不清很多時候不能滿足業內縫制機械企業的實際需要。至于其他一些收費的查詢網
站,雖然可以幫助查詢相關信息,但是他們的內容同樣來自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網站,所以有些問題即使是收費網站也同樣無法解決。另外,國內的網站一般不能提供國
外,諸如日本、德國等國家的知識產權查詢,業內企業這方面的迫切需要也同樣得不到滿足。
面對這樣的局面,查詢困難給各家縫制機械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推廣帶來了很多的影響。在2004年、2005年、2006年,日本縫機協會先后三次向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遞交了中國
企業在CISMA及SCISMA期間對于日本企業知識產權的侵權名單。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此十分重視,責成知識產權工作小組調查、處理。知識產權工作小組通過調查發現,在日
方的名單上有一部分的中國企業確實是使用了別人的知識產權,侵犯了日本企業的相關權益。筆者也曾經到過這樣的企業進行過走訪,但結果發現這樣的“侵權”企業同樣也可
以分成兩類。一類企業是明知故犯,明知是別人登記在冊的知識產權而拿來使用、模仿,這樣的企業應該受到嚴厲的處罰。另外一類企業是根本就不知道他們使用的技術已經侵犯
了日本企業的知識產權,而且這類企業還占其中的多數。
從這些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者那里了解到,如果在事前能夠通過有效渠道獲知所使用的技術侵犯了日本企業的知識產權,他們根本就不會使用此項技術,對于這樣被動
的“侵權”局面,這些企業也同樣感到很無奈。
在日方的名單上,另外一些企業的產品只是使用了日方已經過期的專利,同樣不存在所謂的侵權問題。日本很多的縫制機械企業會拿在日本已經失效的專利到中國注冊,
然后指責國內企業“侵權”。雖然企業通過積極的應訴可以獲得勝利,但是由于取證上的困難,整個訴訟過程有時會長達2年到3年,給企業的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中國縫制機
械企業對于這樣的騷擾戰術已經是不厭其煩了。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就曾遇到過日本企業這樣的訴訟。一開始的時候,由于在國內無法查詢國外的知識產權登記情況,惠工三廠
是束手無策、一籌莫展,相關產品的生產一度停止。最后惠工三廠通過合作方日本三菱公司的幫助,在日本查到了該技術專利已經過期的證據從而最終贏得了訴訟,但是漫長的
訴訟過程使得大家身心俱疲,企業也因為相關產品停產而蒙受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