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掀起“蓋頭”
- “過去,一些企業認為服裝是高能耗、低利潤、低檔次、勞動密集型行業,是一個認識誤區。現在,這種觀念早就應該拋棄了!”作為2005年全國千強鎮“狀元”——東莞市虎門鎮的父母官、鎮黨委書記鐘淦泉說,當地服裝產業現已邁過技術創新的門檻。
昨日,有國家專項資金扶持的東莞市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開業,業內人士表示,該項目的掛牌意味著虎門服裝產業即將發生“質變”。
出口附加值大增
虎門服裝已有過二十多年的輝煌,并為其占據“千強鎮”之首和全國商貿經濟重鎮立下汗馬功勞。
據不完全統計,虎門擁有服裝企業6000多家,其中上規模的1200多家,服裝從業人員35萬人,年生產服裝2億件(套),年銷售總額達180億元,出口創匯近15億美元。
但作為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高能耗、低利潤、科技含量低,一直是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軟肋。尤其是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和國際貿易壁壘,又令承載虎門驕傲的服裝業走到一個發展的十字路口。
對此,鐘淦泉表示,通過大力實施名牌戰略,至2006年,虎門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3個、“國家免檢產品”7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0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2個、服裝商標5000多個。同時,還有大型服裝、鞋類、面料和輔料商場32家,經營總面積近40萬平方米,形成了一個以富民時裝城為中心,方圓一平方公里的服裝銷售圈和一個以富民布料市場為中心的面料經營圈。
“2000年以前,我們出口單件成衣均價不到4美元,臟累活我們干了,利潤的大部分卻給了外國人!”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副會長湯敏儀感嘆,目前虎門服裝出口已開始擺脫低附加值的狀況,據她了解,成衣出口均價已有8美元左右。
從OEM轉變為ODM
“光是制造強鎮還不行,要變成創造強鎮才有出路。”富民服務公司總經理孫俊才說,虎門服裝產業發展到現在,“如何才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日益成為服裝業刻不容緩應該解決的一個問題”。
湯敏儀則認為,虎門目前正處在從OEM(貼牌經營)到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的轉折點。“現在的時裝品牌隔10多天就要出一個新款,否則就將失去競爭力。”她說,所以創新和資訊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物流系統的解決,信息在服裝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此背景下,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應運而生。據悉,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全省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國家發改委、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分別將其列為“國家紡織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專項資金”和“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資金”申報對象。
據悉,創新中心由富民服務公司斥資逾千萬元籌建,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和檢測服務,著力解決服裝企業在經營中所面臨的各種難題,促使傳統落后的勞動力密集行業逐步向高效率、高收益、現代化轉變。孫俊才表示,中心購建了信息資訊互動、設計生產技術、市場營銷拓展、企業管理咨詢、人才培訓交流五大平臺。“廣東有159個專業鎮,作為技術創新的重點,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更有優勢。”廣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劉慶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