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出口紡企"簽合同心里沒譜"?
- “最近,我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該給產品定什么價才合適?”相比2005年7月21日匯改前,人民幣匯率已累計升值了5.79%。這讓越來越多的福建省內出口企業感受到了壓力,正值年初的接單旺季,不少出口企業正在尋求新的方式,規避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出口企業簽合同心里沒譜
“1美元少兌4角多人民幣,對于任何出口企業來說,都不是小數目。”正值年初,不少出口企業正在忙著報下一季度的訂單,但業務員最近都非常困惑,一家出口企業負責北美市場的業務員郭先生說,“以人民幣現在的位置,也不知道升值周期要到什么時候,我們在成本核算、報價、簽合同時,心里都覺得沒譜。”
企業年利潤損失上百萬元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反應便是收益縮水。”省內部分以出口業務為主的公司用“壓力大,都不知道該怎么定價了”,來表達他們最近的感受。
泉州一家服裝公司每年出口額大概在500萬美元左右,公司的財務人士于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5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6比1,目前為7.8比1,中間差價高達0.46元,那么因為匯率的變化,公司的直接收益便減少了230萬人民幣。
該人士介紹,由于交易過程中是以當天匯率來計算,所以實際收益不會損失那么多,但累計應有上百萬元的收益“蒸發”了。“對于像我們這樣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來說,上百萬元的收益縮水,打擊已經相當大了。”
四招應對升值風險
海南省一些專家表示,海南省鞋帽企業的最大出口地是歐美,要保持這個市場,除了漲價“向上游要一些,向下游要一些”,來分擔升值壓力外,還可以在操作手法、金融產品等方面來應對。
省鞋帽進出口協會的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比如一些服裝公司產品上漲了50~60美分,這些敢于作出價格上漲決定的企業,一般是因為國際上同類產品主要由中國供貨,國內同行統一上漲價格。
更多公司目前在操作手法上作出一些調整,比如,在接單方面盡量接在2~3個月內交貨的短期訂單,長期的訂單盡量避免;對長期訂單,可采取“拆單”的方式來處理,也就是分期簽單,分開時間段來簽訂產品價格。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有關人士則表示,“人民幣升值后國外原料市場相對會便宜些,可以多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同時,盡快建立遠期結匯、發票提現、套期保值等銀行業務,可規避升值風險,滿足企業中長期的外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