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紡織經濟效益再創新高
去年一至十一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七成多
2006年湖北紡織工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生產、出口、銷售增長速度加快,產銷銜接良好,經濟效益大幅攀升。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9.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實現利稅21.21億元,同比增長29.88%;實現利潤7.65億元,同比增長70.85%,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幅2.47、3.11、48.05個百分點,再創紡織經濟效益新高。
在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的拉動下,2006年湖北紡織工業生產和銷售同步增長,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11月,化纖、紗、布、服裝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0.84萬噸、95.26萬噸、22.73億米、1.89億件,同比增長17.10%、19.58%、13.94%、8.87%。全省紡織工業實現總產值466.87億元,同比增長24.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9.6億元,同比增長24.5%;產品銷售率達到96.99%。紡織品服裝出口1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3%;其中紡織品3.40億美元,增長33.65%;服裝7.46億美元,增長12.46%。武漢市紡織品服裝出口5.25億美元,同比增長18.46%,出口額約占全省紡織出口總額的1/2,保持了較快增長水平。
效益大幅攀升,成為湖北紡織經濟一大亮點。1~11月,湖北紡織工業實現利潤7.65億元,同比增長70.85%。主要盈利地市為武漢、襄樊、孝感、咸寧、仙桃和潛江,尤其是孝感和咸寧,效益增幅均超過100%,利潤增幅分別達到193.21%、112.90%。棉紡織和服裝產業實現利潤分別為3億元、2.34億元,兩行業利潤總額占全省紡織業利潤總額的70%,是主要盈利行業。紡織制成品是繼棉紡和服裝之后的第三大盈利行業,實現利潤1億元,同比增長77.70%。毛紡、麻紡、針織、化學纖維行業利潤增速也在加快。
據分析,湖北紡織經濟效益快速增長,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是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強化內部管理、降低成本和費用開支、挖掘內部潛力等措施,實現經濟運行良性發展,保證了經濟效益快速增長。湖北全省紡織業同比減虧4695萬元,減虧幅度達16.46%。二是紡織特色地市成為經濟增長點。省內各地市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圍繞優勢資源、支柱產業、骨干企業,積極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紡織特色地市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效益顯著提升。如孝感馬口鎮制線業、黃岡龍感湖針織品、咸寧麻紡業、隨州厲山鎮細帆布、潛江服裝等紡織集群及基地建設,成為紡織經濟效益主要來源。三是棉紡織行業通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和設備的更新改造,規模繼續擴大,僅漢川市馬口鎮紡織能力就以每月萬錠的速度增長。四是規模企業不斷壯大,盈利能力增強。湖北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986戶,同比增加139戶,增長16.41%。15家企業實現利潤超過1000萬元。同時,市場需求旺盛,棉花等原材料市場價格平穩,也是經濟效益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張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