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2006服裝品牌經營大變局
2006年,雖然服裝行業的競爭還是比較混亂,但我們可以看到競爭的難度在逐步加大,進入門檻在逐步提高。
縱觀2006,服裝品牌經營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經營的回歸
今年很多企業由注重管理向注重經營轉變。服裝企業經歷了注重經營→注重管理→注重經營的過程:最近兩年,企業發覺對于服裝這個領域來說,管理存在著先天不足,不可能如IT領域進行規范的模式化管理,而由于競爭的激烈,服裝企業的經營陷入遲緩,因此今年服裝企業在管理靈活化的基礎上,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經營上來,在市場營銷方面也出現了一些經營方略的變化。從經營到管理,再回到經營,并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有了質的變化。
競爭態勢格局化
服裝領域的進入門檻雖然低,但目前競爭態勢趨向格局化。雖然服裝不像家電產業一樣,由幾個品牌瓜分天下,但大品牌保有一定的比例,基本上品牌達到10%的市場份額時,就已經具備了左右市場動態的力量,這樣的大企業越來越多。我們從各地統計的銷售數據來看,男裝、女裝等類別的前幾位基本保持穩定,這些品牌瓜分了市場上中檔品牌的份額,低端部分多個小品牌混雜,高端則由國外品牌占據,這種格局越來越明顯。
品味的注重
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經歷“品類→品質→品牌→品味"的過程,“品味"這兩個字在今年體現得尤為明顯。最初企業提出“質量是生存之本",立足于質量的穩定;進入品牌階段,很多企業還是停留在對品質的追求,實際上品牌涉及到很多問題,如研發、企劃,需要體現出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又取決于人們的品位,于是企業抓住了品位這個源頭,無論是店鋪,還是廣告,甚至產品的設計元素,都開始提高自己的品位。
強調終端的力量
幾年前,我們看到一個品牌在進行市場運作時,第一步是請代言人,接下來是打廣告,第三步是四處發傳單,現在這些運作方式雖然還存在,但在成熟企業的市場運作中占得比例已經很小,企業更多地將品牌的展示放在終端:開大店,開形象好的店,寧可這個店不贏利,也要通過終端去展現品牌的實力,展現品牌的經營形式,通過最直觀的形式來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加強合作伙伴的經營信心。終端是最好的廣告載體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知。
更明確自己做什么
服裝產業的經營業態可以分為四種:產、供、銷一體的實業型企業;純加工生產的企業;虛擬經營企業;純營銷的企業。產、供、銷一體的企業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很多企業開始依據自己的能力將自身定位更加細分和明確。即使是產、供、銷一體的企業,也將品牌營運、生產逐漸剝離。
聘請外腦加速成長
企業更注重借助外腦來改變企業的經營現狀。現在服裝企業更加務實,明確自己要的是什么,需要哪方面有優勢的咨詢企業來和自己合作。服裝企業在聘請外腦時可以一擲千金,更注重的是做事的方法和結果。
2006年服裝行業出現了一些讓人欣喜的亮點。體現在——
營銷網絡的創新
營銷網絡的創新不是在2006年才出現,但在這一年得到了很好的發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卡爾丹頓在機場顯著位置設立自己的專賣店,這更主要的是一種展示。另一個營銷網絡的創新是集成店鋪走向成熟,這方面連卡佛做得比較突出。這些大賣場除了經營國際大牌的二線品牌之外,也會有自己單獨的產品來進行經營,通過一流店鋪,超大的經營面積,知名品牌的進入等形式來帶動其它品牌,達到更廣泛的銷售,管理方式更為簡單,物流上也為企業提供了好的條件。
細分市場的合理創新
我們之前一直在提服裝產品在逐步細化,分出正裝、休閑裝之后,休閑裝又會細分為運動休閑和周末休閑。今年我們看到卡爾丹頓在高爾夫系列下又推出女子高爾夫系列,在這方面的獨特見解使其迅速占據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這便是在細分市場下的合理創新。
多品牌運作進一步發展
在多品牌運作上,有幾家企業做得比較成功。一是江蘇的紅豆集團,在原有紅豆品牌的基礎上又衍生出相思豆,并開始代理男裝品牌,逐步開發多品牌,以期望占領市場。再如波司登下面的雪中飛、康博等品牌,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當然,2006年,服裝行業也存在一些遺憾,而這些正是今后中國服裝企業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