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從生產時裝到策劃時尚
“十年慶典,‘海西’盛宴。”這是第十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2007休閑服裝博覽會發布會上主辦方的開場白。
距離4月18日展會的開幕還有近3個月的時間,主辦方福建省人民政府等有關方面就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臺灣紡拓會等組織重量級人物的紛紛亮相,更讓人們感到這不僅是對一個展會10年發展的認可,更為重要的是“閩派”服裝在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中話語權的不斷提升。
“0.3美元,掙起來也不易”
來自中國紡織進出口商會的一項最新統計顯示,美國從意大利進口服裝的平均單價是22.84美元,從法國進口服裝的平均單價是22.42美元,從全球進口服裝的平均單價是3.19美元,而從中國進口服裝的平均單價是2.84美元。中國企業出口一件襯衣的利潤平均為0.3美元。
“就是這微薄的0.3美元,企業掙起來也越發的不易了。”石獅政府一位領導如是說。“作為閩派服裝板塊的發源地和集散地,以石獅為中心的這一紡織服裝板塊年產值已近千億元,解決了10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紡織服裝產業已成為石獅最大的產業支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0%。如果這里的服裝產業出現萎縮,影響的不僅是GDP數字和幾個企業的興衰,而是千百萬人的生計。”
“海西戰略,感動兩岸”
“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兩岸’特色是海博會的所獨具的,并且將在它10歲生日時表現得更為濃烈,更加落地。”石獅市市長高云程對展會10年何以不斷發展,給出了如此答案。
由于福建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海博會多年的辦展方針,“兩岸”已成為這個展會最為吸引外界眼球的亮點之一。因此,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也成為當日發布會上發言最為活躍的人,在其眼中,環保的竹碳纖維將成為本次兩岸對接的一大科技亮點。
而本屆海博會也將強化對臺的專題活動內容,一層主展區將繼續擴大臺商企業的參展份額。并通過舉辦“海峽兩岸紡織產業合作經貿論壇”暨“臺灣時裝設計及紡織新技術發布會”、“臺灣設計研發大樓”、“臺商投資示范園區奠基儀式”、以及海博會的保留活動“兩岸三地著名設計師作品發布”等活動,充分發揮展會的“兩岸”特色。
“采購基地,彰顯磁力”
2006年的中國當之無愧的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而石獅也已成為中國服裝名城和國際采購中心,特別是當2006年石獅被中國服裝協會授予“跨國采購基地”后,基地的力量更加得到業內的肯定。
為使石獅紡織服裝業更加主動融入國內外采購鏈,今年的海博會首次與中國服裝協會聯合發起舉辦——中國服裝專業市場暨金牌代理商聯盟對接活動,推動石獅服裝城加入全國大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邀請中國服裝金牌代理商到展會現場與企業“面對面”對接。此外,展會還將嘗試通過歐盟駐華企業總司、商務部進出口商會等國際機構的支持,搭建平臺邀請歐盟等采購團等進行直接采購,強化石獅作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和重要紡織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的地位。
“同質化,推出來的時尚創新”
隨著廣東、江蘇等地休閑裝產業的發展,“休閑服名城”的石獅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產品、品牌同質化問題。在福建省服裝協會會長周少雄看來,“正是休閑裝行業同質化的加劇,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產業的細分化程度。而產業鏈的不斷細分,也加速了石獅制造業的升級、休閑運動服裝的發展以及休閑女裝的快速成長。”
在本次展會之上,組委會將邀請國內外頂級設計師和專業機構,傾力打造“(東南)國際時裝周”,并通過流行面料流行趨勢發布、品牌秀、設計師作品展演等活動把時尚風潮延伸到整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