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服裝質量問題背后:中國門檻較低
最近一段時間,洋品牌質量問題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浙江上海工商部門相繼披露了一批國際頂級品牌的質量問題。既然是國際頂級品牌,對它們要求高一些應該是很正常的,但專家告訴我們,這些頂級品牌出現的,竟然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質量問題。
從上海市工商局不久前披露的品牌服裝監測表中我們看到,洋品牌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PH值超標、甲醛含量超標以及色牢度不合格三類,它們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人的皮膚或呼吸道有不良影響。業內人士介紹,PH值和甲醛超標一般是服裝在做免燙、防皺等后道處理時,因使用整理劑而出現的,要處理其實也很容易。
國家紡織服裝質檢中心(浙江)檢測分析部主任樓才英說:“后道清洗很關鍵,清晰的次數多了或是清洗干凈了,那么像這個PH值都會避免這個超標的問題,甲醛也一樣。”
至于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樓才英認為主要是受染料質量以及印染工藝影響,但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上講,只要保證用料和工藝設備也并不難做到,而且從現實情況來看講,我國標準規定的色牢度指標要求也不是很高。
國家紡織服裝質檢中心(浙江)檢測分析部主任樓才英說:“特別是我們這個GB18401(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規范)這個標準,其實是個基本的一個條件,我們比國外的這個生態紡織品的要求,色牢度都低半級。”
據了解,由于這些常見問題,我國多半都已推行了強制技術標準,特別是甲醛標準實施已經超過五年,近年來超標問題是不多見的。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監管總的來說存在較大缺陷,從而讓相當一部分所謂國際大牌企業有機可乘。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國貿系副主任黃先海說:“嚴格講中國提供了這樣一個市場縫隙,它就利用了這個市場的縫隙。”
浙江工商局:要繼續打破“洋品牌迷信”
對洋品牌的監管風暴,源頭要算浙江,一年多來,浙江工商局相繼對多個領域里洋品牌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了查處,引發了查扣問題雀巢奶粉、清退缺陷索尼相機、火燒不合格進口皮鞋等一系列轟動事件。近日,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接受了經濟頻道記者采訪,道出了他對洋品牌質量監管的看法。
鄭宇民用了“一視同仁、重點關注”這八個字概括他對去年以來這一系列洋品牌監管行動的態度。
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說:“為什么要重點關注呢?因為洋品牌知名度大,含金量附加值高,如果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話,它這個危害就更大。”
鄭宇民表示,任何一個國家的商品進入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要接受當地的有效監管,這是真正的國際通行規則,一些洋品牌動輒聲稱執行國際通行標準,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在中國享有怎樣的優待。事實上,相關部門如果放棄了這種監管,不僅是失職,也等于變相培育和強化了洋品牌“逃責”的習慣。
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說:“去年以來我們查了那么多的外國商品、質量事件,一查一個準,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的消費者,外國的月亮也有陰晴圓缺。”
但鄭宇民也承認,工商部門處在商品流通鏈條末端,很難做到對所有商品的有效監管,因此通過揭示洋品牌存在的問題,讓消費者更加理性地判斷與消費,才是掃清洋品牌質量問題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