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評測體系助推時裝之都建設
隨著2月10日即將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的“北京•2006中國時尚品牌個性魅力大獎”頒獎盛典的臨近,入選品牌的各項評測工作也接近尾聲。此次活動中所采用的品牌評測體系具備哪些特點?采用這一體系的意義何在?日前,記者就這些問題特地采訪了主辦方及有關專業人士。
科學體系全面測評品牌
一個普通牌子的服裝與品牌服裝的相同之處在于都要銷售,而本質區別則在于,品牌服裝不僅僅體現在銷售上,更重要的是品牌背后有科學的整體推廣與內部管理體系,品牌文化價值的作用巨大。“北京•2006中國時尚品牌個性魅力大獎”活動為突出品牌特征與品牌經營文化內涵,在與國際知名品牌評測、推介機構合作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慣例與國內市場特征相結合的原則,推出了一套比較科學的品牌評測系統。它涵蓋了視覺系統、品牌文化、產品定位與營銷系統、內部管理體系、銷售與消費者管理系統等七大系統的多項指標,力爭用一種科學、適用、公正的標準體系,對目前北京零售市場幾千個品牌進行定性分析,并從中精選出優秀品牌。同時,采用電視媒體的手段突出宣傳入選品牌視覺形象,為品牌推廣提供一種新的、更加科學的途徑。
本次活動采用的品牌評測體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適用性特征。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國內服裝行業涌現出大批知名品牌和優秀設計師,從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已經具備了突出品牌文化與彰顯品牌價值的條件,因此,在這個時段搞好本次活動,是對整體服裝產業發展成果的推動與宣傳,具有明顯的時代意義。此外,目前服裝的銷售領域在不斷擴大,銷售渠道逐步多樣化,如果仍采用一種單一業態的銷售結果對品牌整體市場表現進行評判,其結果對品牌服裝的價值體現有失偏頗,因此,本次活動對入選品牌的市場表現評測,加入了品牌專營店、合資業態零售企業、重點廣場、物業性大型銷售場所的零售調研內容,在適用性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因此得以入選,使得品牌國際化的特色得以充分體現。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市場信息處蔡瑩處長在談到本次活動所采用的評測體系時說,這套時尚品牌個性魅力評選數據指標體系可以系統地幫助服飾企業運營者梳理思路,及時改良服飾企業運營中的種種弊端,有助于中國服飾企業國際化品牌的塑造。
時裝之都不是集散中心
眾所周知,北京一直在為成為世界時裝之都而努力。然而,成為世界時裝之都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成為品牌之都,要有大量具有時尚特征的國際、國內品牌服裝的入駐、銷售作為基礎。在整體市場范圍,要改變以前重銷售額度輕品牌特質的做法,把品牌提升特別是品牌文化價值的宣傳作為工作的重點。否則,沿用以往方式,可能會把北京建立世界時裝之都的初衷,引導成一個區域性銷售、集散中心的低水平結果。
著名管理專家、清華科技園教育培訓中心企業創新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海峰教授對此次活動的意義給予了如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