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絲價格影響:去年重慶絲綢出口大幅下滑
記者日前從重慶市外經貿委了解到,2006年重慶市絲綢出口大幅度下滑。去年全市絲綢產品出口3970.79萬美元,同比下降26.86%;其中,絲類產品出口量同比下降46%,出口值同比下降32.5%,出口單價同比上升25.1%;坯綢類產品出口量同比下降33.9%,出口值同比下降17.1%,出口單價同比上升25.35%。
造成去年重慶絲綢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絲價格波動大,抑制了國外客商的訂單;二是國內原料漲價,生產企業成本與銷售倒掛,為了減少虧損,企業采取了增大庫存和觀望的態度;三是重慶絲綢出口存在市場單一和品種單一的問題;四是印度對我國絲綢的反傾銷影響;五是人民幣升值也有一定的影響。
據了解,很長時期以來,重慶市的絲綢產品出口市場單一和品種單一的問題非常突出,去年全年出口市場僅有1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印度就占了84.7%的份額,其他分別是新加坡、孟加拉、意大利、日本、德國和泰國等;其出口的7個絲綢產品中,絕大部分是生絲、坯綢等初級產品,其中絲類商品占44.78%,坯綢占55.15%,染色印花綢占0.07%。這樣的出口產品結構和近乎于單一的市場,抗風險能力很弱,這已經引起了重慶市絲綢生產廠家和行業相關部門的關注。目前已經啟動的《重慶市繭絲綢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要“依靠科技,全面提升重慶繭絲綢的質量和檔次。加快紙板方格簇、小蠶共育、省力化蠶臺(大棚養蠶)等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普及率80%以上;實現生絲生產自動繅比例80%以上,絲織生產無梭織機比例30%以上。加大對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支持力度,提高重慶絲綢的創新能力,加快蛹蛋白、絲膠絲素、桑椹、桑枝條等綜合利用項目以及雙宮絲自動繅絲機研制、雙宮絲自動繅新工藝等技術項目的研發速度。‘十一五’末,全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5%以上。”
在去年的絲綢出口中,重慶祥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高居當地出口企業榜首,出口金額達1560.79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