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工業2006年出口增長25.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巡視員張莉29日說,我國紡織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6年出口增長25.3%。
張莉在經濟形勢發布會上說,2006年,我國紡織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經濟效益增長28.3%。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業結構有所改善,運行質量和效益逐年提升,技術進步成效顯著,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
來自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175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3%,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24%左右。
與此同時,張莉強調,紡織行業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和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等嚴峻挑戰,行業的深層次矛盾日漸顯現。
目前,棉花、化纖原料缺口不斷加大;受投入不足和企業規模偏小等因素影響,紡織行業的水耗、能耗居高不下,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其中,印染行業用水量已居全國制造業第二,廢水排放量為全國第六,而水的重復利用率較低,僅為7%。
為了支持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工作,國家2006年專門設立“紡織行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資金”,圍繞“紡織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創新、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紡織新纖維的研發及產業化、行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用基礎研究及共性技術研究”等領域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給予資金支持。
按照“十一五”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我國將力爭到“十一五”末,使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技術、知名品牌和企業集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裝備水平大幅提高,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