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紡織品出口企業又遇坎坷
前不久,加拿大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部分銅管件進行反補貼調查,最近,熱衷于反傾銷的美國也一反常態,首次對我國銅版紙進行反補貼調查。還有更早時美國紡織業在中美達成紡織品協議后,曾頻頻指責我國紡織品出口享有大量國家補貼,并游說美國國會立法允許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反補貼調查……種種跡象表明,反補貼很可能成繼反傾銷之后,歐美對我國企業設下的新一道貿易壁壘,而矛頭最可能指向我國傳統出口優勢產品——紡織品。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表示,隨著2007年底中歐紡織品協議到期及2008年底中美紡織品協議陸續到期,一些有礙于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因素將浮出水面。美國紡織業在中美達成紡織品協議后,將矛頭指向所謂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上,頻頻指責中國紡織品出口享有大量國家補貼,并游說美國國會立法允許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反補貼調查。美國對中國銅版紙的反補貼調查只是美國試探性的第一步,一旦此案形成先例,則今后美國很可能會對中國紡織服裝業發起反補貼調查。屆時,歐盟也將有可能利用這種手段對我國紡織品實施限制。
200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達14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2.51%,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14.86%。紡織品也是杭州出口的傳統優勢產品,2006年,杭州市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24.81億美元,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21.74億美元,分列全市出口的第二、三位,占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
杭州市外經貿局有關專家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采用歧視性“替代國”的反傾銷措施必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為了在貿易摩擦中把握主動,開始在隱蔽性更強的反補貼領域開辟第二戰場,準備筑起抑制中國出口產品新的“防火墻”。
記者昨日采訪了多家杭州紡織品出口企業,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均表示,這幾年,由于國內紡織品遭遇反傾銷調查事件頻發,企業對反傾銷的知識都有所了解,但對于反補貼方面的知識則是知之甚少,至于如何應對更是一籌莫展。由于企業對于行業和產品補貼信息的收集及技術性整理工作相對滯后,一旦發生反補貼調查,紡織企業的應對難度將十分巨大。
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出口持續增長,可以預見的是,我國出口產品遭遇的反補貼調查將會越來越多,面對這一現象,杭州的紡織品出口企業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挨打,這似乎并不難做選擇。打國際官司考驗并鍛煉著企業的綜合素質,而做好充分準備積極應對貿易爭端,正成為企業走出國門的必修課。
新聞鏈接
反補貼調查:即對對象國政府提供給該國生產商補貼的情況進行調查,以便確認這種補貼是否造成該國出口產品不正當的競爭優勢。反補貼調查的對象國必須是市場經濟國家。反補貼也同反傾銷一樣,被視為世貿組織允許的對本國產業實行保護的合法貿易救濟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