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確定重點
國家發改委1月29日強調,紡織行業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和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等嚴峻挑戰。在新形勢下,行業的深層次矛盾日漸顯現。“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要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實施《紡織行業科技進步綱要》提出的28項先進技術和10項重點新型成套關鍵裝備攻關與產業化項目,使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盡快接近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繼續爭取國家對紡織科技創新的支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努力實施節能降耗。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全行業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意識;研究建立有關統計指標體系,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及評價考核;支持開展紡織行業節能降耗支撐技術的推廣宣傳;支持廢舊聚酯及纖維的回收利用,鼓勵開發再生纖維;積極探討紡織行業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制定印染行業的準入條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強對進口二手設備技術審查。
密切關注市場環境變化,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2007年紡織行業的外部環境并不寬松,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棉花供需缺口加大、原油價格跌宕起伏、化纖產品反傾銷等多重因素將不同程度地影響行業平穩運行。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資源約束,行業協會和企業要緊緊圍繞促進平穩運行,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走向,加強對策研究,適時調整經營策略,規避經營風險。
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2006年,為了支持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工作,國家專門設立紡織行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資金,圍繞紡織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創新、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紡織新纖維的研發及產業化、行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用基礎研究及共性技術研究等領域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給予資金支持。
促進產業集群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推進紡織行業自主品牌建設。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支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開展的“十、百、千試點工程”,即確定10家紡織產業集群參與管理體系試點工作;幫助100家骨干試點企業完成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等。同時,加強與歐盟等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