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暢銷品牌”出爐 中外品牌平分秋色
據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對本市100多家定點零售商業企業在家電、服飾、食品、保健品、化妝品、日用品等數十類、100多種商品、數萬個品牌的市場銷售監測,日前,數百個品牌因為銷售業績靠前被列為“暢銷品牌”。
中外品牌平分秋色
在2006年“暢銷品牌”中,國產品牌數占49.9%,外資品牌數占50.1%。從近7年的“暢銷品牌”結構來看,國產和外資品牌數比例一直處于大致相當的區間,最大差距為6.8個百分點。
從“入世”以來的5年數據看,國產品牌比例一直存在微幅下降的趨勢,從五年前的略多6-7個百分點到最近兩年幾乎與外資品牌持平。“入世”以來隨著新增外資品牌的不斷引入和原有外資品牌的追加投資,上海消費市場上外資品牌的數量逐步增加,領先品牌競爭優勢有所擴大,外資品牌總體市場份額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
家電市場集中度高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每種商品前十名品牌的平均市場集中度達到74.6%,比上一年度提高2.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2000年前后“暢銷品牌”前十名集中度在70%左右,此后數年呈現逐波上升趨勢,到本年度已提高到75%左右。
據了解,在各大類商品中,家電及電子消費品“暢銷品牌”的市場集中度最高,達到87.6%;從歷年的數據來看,家電類商品集中度一直處于第一且逐年提高。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家電、電子消費品具有技術含量較高、制造規模龐大等特點,“暢銷品牌”更易于集聚競爭優勢;加上近年來家電流通渠道快速變革,家電連鎖業巨頭在零售終端的霸主地位進一步加速了市場的集中。
洋品牌競爭優勢大
雖然國產品牌占“暢銷品牌”數量仍與外資品牌基本相當,但在競爭力指標上與外資品牌進一步拉開了差距。2006年“暢銷品牌”中,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54.8%,比2005年增加了2.2個百分點,而國產品牌則降到了45.2%,兩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在女式內衣、皮具、黑色家電、白色家電和服裝領域,外資品牌的增勢明顯。
在外資品牌市場份額上升的同時,上海品牌在傳統行業繼續保持了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金銀珠寶、床上用品、內衣、調味品、黃酒、奶制品、主副食品等商品上,如光明、三槍、王寶和、海獅等傳統名牌,石庫門、昂立、多樣屋、福沁等新生代品牌,分別在不同的商品市場取得了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