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狼來了”還是“鲇魚效應”?
●新聞提示:隨著歐盟的第6次東擴,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于1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從中國出口保、羅兩國的相關類別紡織品也將納入歐盟統一的配額框架體系下,中國紡織品出口上述兩國的數量增幅將被限制。歐盟再次東擴,對我紡織業而言是機遇還是挑戰?對此,業界反映不一。專家提醒,按照相關規定,我國出口商需按《紡織品出口管理辦法》(暫行)的規定,申領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證,憑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出口紡織品需要注意了!我國出口商需要申領臨時出口許可證才能向上述兩國出口相關類別紡織品,具體出口數量歐方已于日前公布?!敝袊徔椘愤M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據悉,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于1月1日加入歐盟,從中國出口保、羅兩國的相關類別紡織品也納入歐盟統一的配額框架體系下,1月22日,歐盟調整了10類紡織品限制數量。
歐盟東擴限制數量隨之“擴容”
2005年,我國與歐盟達成《中歐紡織品諒解備忘錄》,我國輸歐10類紡織品在3年過渡期內的年增長率,必須限定在8%~12.5%之間。達成協議的當口,歐盟共有25個成員國。隨著歐盟第6次“擴容”,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兩國也于今年1月1日加入了歐盟。
由此,中歐去年達成的紡織品協議,因為“歐盟擴容”帶來的連鎖效應而進行修改,歐盟對我國實施的10類紡織品及服裝進口配額也在上述兩國實施。
歐盟成員國“擴容”,配額數量是否也隨之“擴容”?日前了解到,1月22日,歐盟發布54/2007號理事會法規,調整了2007年對華10類紡織品的限制數量。該公告稱,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已于1月1日加入歐盟,歐盟對紡織服裝進口實施的數量限制措施立即適用于這兩個新成員,因此歐盟決定對來自中國的10類紡織品限制數量進行調整。
從歐盟公布的數據來看,增幅非常有限。增幅最高的不到7%,增幅最低的僅0.12%。歐盟稱,增加的數量是基于2003~2005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自中國進口的平均值而得出。
對于2007年1月1日前從中國出運的10類紡織品,如果在2007年1月1日及以后進入羅、保兩國,須提交進口許可證,該進口許可證自動發放,不受數量限制。歐盟對于2007年1月1日前從羅、保兩國運往中國進行外部加工的貨物,復進口時不受數量限制且無須提交進口許可證。
出口會否下降業界看法不一
業內人士認為,東擴后,歐盟共同貿易政策、市場規則、行政手續及貿易操作程序等都將進一步規范、統一和簡化,從而使我企業更加容易進入歐盟大市場。同時,隨著歐盟統一市場的擴大,歐盟對外來企業投資的吸引力將會進一步上升,這也將有利于我企業積極“走出去”。以羅馬尼亞為例,入盟后服裝及紡織品進口稅率將下降整整10%,水平介乎6%至8%不等。業內人士表示,稅率下降可為中國及其他亞洲供應商帶來更多的進口及轉口機遇。
曹新宇介紹,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是傳統紡織服裝業國家。近年來,我國對出口增幅加快。數據顯示,去年1~11月,我對羅馬尼亞出口額近45億美元,同比增長9倍多;對保加利亞出口超過11億美元,同比增長18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已成為我國進出口金額大幅增長的貿易伙伴。曹新宇就表示,對于剛剛進入上述兩國的紡企而言,市場開拓的難度會有所增加,但是對出口總體上的影響不會太大。
不少紡企認為,保、羅兩國加入歐盟,對紡織品出口影響不大。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鐘浩森說,2006年度輸歐分配數量大多用不完,即使熱門類別褲類的清關率也只有八成,因此輸歐分配數量其實并不缺乏。而且對于許多企業來說,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不是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市場。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不能太過于樂觀。該人士認為,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加入歐盟,這也就意味著納入歐盟統一的配額框架體系下,我對其出口的數量增幅將控制在兩位數以內。這對部分未獲取歐美分配數量而轉戰上述兩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與此同時,新入盟兩國納入配額管理也增大了我紡織服裝出口成本,可能導致部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客戶不太適應新增限制數量費用帶來的影響,而不愿輕易下單,甚至還會導致部分客戶將訂單轉移到印度、巴基斯坦及東南亞地區等。
主動申領許可證關注相關招標動態
曹新宇表示,由于歐盟調整后的限制數量近日剛剛公布,因此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具體的分配方案。曹新宇透露,我國將對輸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兩國的紡織品進行公開招標,有意向上述兩國出口的紡織服裝企業應積極關注相關動態。據悉,相關招標很可能在春交會之前進行。
曹新宇特別提醒,根據相關規定,我國出口商需要按《紡織品出口管理辦法》(暫行)的規定,申領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證,憑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曹新宇介紹,歐美海關清關主要以貨物出運日期來確定,出運日期在今年1月1日以后的,使用2006年的許可證就不能辦理清關,企業必須換成2007年許可證,否則將會影響出口。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歐盟東擴的進程不斷加快,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紡織業將面臨更多的挑戰:貿易轉移效應,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嚴重性,技術貿易壁壘的“東擴”,保障條款的濫用以及投資轉移效應的影響等。我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才有可能將歐盟東擴作為進入歐盟的契機,擴大對歐盟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