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行業組織評我“11·5”計劃中紡織業規劃
根據法國《紡織報》消息,歐盟紡織服裝行業組織非常關注我國第11個五年計劃中關于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規劃。
首先是,2007年底歐盟取消對中國10種類別進口紡織品的配額限制后,中國將怎樣通過自我控制生產產量和產品價格,以及如何采取預警機制來防止新的貿易摩擦的產生。其次評論認為我國“11·5”計劃,對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的增長目標定得還不算太高,如計劃紡織纖維的生產將增長34%(2010年達到3800萬噸),化學纖維增長50%(2400萬噸),紡線增長28%(1850萬噸)。但對計劃中紡織服裝出口增長目標為54%,計劃達到1380億歐元,即年增長率為9%的目標,法國紡織工業聯合會(Uit)新聞發言人評論說:這就意味著到2011年,中國希望占到全球紡織服裝貿易的1/3。
評論指出,中國沒有滿足于簡單的數量目標,而是希望產品質量也隨之不斷提高。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還需要通過紡織機械的現代化、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市場營銷技術和對環境保護的格外重視。中國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如化學纖維和技術纖維,而不僅僅是服裝領域。對此歐盟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Euratex)透露,2006年1-5月份,中國紡織業吸引的外國投資已經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近50%。
評論還指出,中國并不滿足當好世界工廠,而是鼓勵發展國內和國際品牌。Uit新聞發言人指出:到目前為止,中國產品還只是附加值低的大路貨,而未來我們將面臨新的威脅,那就是品牌的競爭。
對環境保護問題,法國行業組織評論認為,“11·5”計劃要求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達到的3個目標,是必須要做到的而不是象從前那樣是預計達到的。要達到這些目標還需要大力宣傳推廣,需要政府和紡織工業協會的共同努力。最近關閉了35家污染環境的工廠,證明了中國政府的決心。評論認為這個變化在短時間內對歐盟企業是個機遇,因為中國的生產成本將大幅上升,最近幾個月已經觀察到這個上升趨勢,但是接下來將變成威脅,因為歐盟企業不能再用環保標準來指責中國的競爭。關于中國產品價格問題,Uit新聞發言人認為上升還需要時間,因為現在中國產品的價格要比歐盟其它供貨國低35%至70%。
在社會準則(如工作時間、自由成立工會等)方面,評論認為中國離歐盟的標準還相差很遠。據 Euratex評論,按照2007年7月起開始執行的新的社會保障法(包括社會保障、退休保障等),中國的工資成本還會上漲35%至40%。Euratex還指出,考慮到中國沿海地區工資成本上升的變化,“11·5”計劃希望將部分沿海地區紡織工業轉移至臨近的內地省份,以解決沿海和內地的差別,并實現地理上的分工,沿海地區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建立品牌和研發中心;西部地區以勞動密集性產品為主,如種植棉花等。外國企業投資也應該隨著這個變化向西部地區發展。
Uit評論認為,從“11·5”計劃可以看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沒有創新、沒有自主品牌、缺少技術和原材料,以及勞動生產率低下。但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又是一個為中國創匯最多的行業之一,也是一個最受約束的行業之一。不管怎樣,歐盟紡織服裝企業將會發現“中國制造”漲價了。但是,Uit認為,今后幾年,即使受到來自中國的質量-價格-品牌競爭,歐盟紡織服裝行業也還會存在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