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對中俄紡織品貿易的影響
2006年11月19日,俄美簽署俄羅斯入世雙邊協議。經多年努力,俄入世道路上的最大障礙終于被清除,如果一切順利,2007年內俄羅斯有望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
紡織品是中俄(蘇)貿易的傳統商品,也是中方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但由于蘇聯解體后,受俄灰色清關等因素影響,雙邊紡織品貿易一直處于混亂無序之中,我大型企業絕大部分未進入,個體戶和中小企業充當主角,在俄羅斯的中國企業的利益沒有保障,商品聲譽欠佳。
加入世貿組織后,俄羅斯的貿易環境將有所改善,也為我大型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帶來了曙光。
一、中俄紡織品貿易現狀
俄羅斯是我國紡織品出口主要市場之一。隨著俄羅斯入世步伐的加快,我紡織品對俄出口出現了較大波動。
據海關統計,2005年,中俄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為62.18億美元,增長35%。其中,中方出口62.13億美元,增長35.4%;進口480萬美元,下降21.6%。紡織品占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總額的47%。
2006年,與兩國貿易快速增長的趨勢背道而馳,雙邊紡織品貿易出現大幅下降,僅為49.8億美元,下降19.9%,基本為中方出口。紡織品貿易在我對俄出口總額中所占的份額也降至32%。俄羅斯從2005年我第五大出口市場降至第七位。
二、中俄紡織品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是中俄紡織品服裝貿易秩序混亂的根源。由此直接引發的最主要問題包括:
1. 在俄華商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由于得不到商品合法清關的憑證,使得華商商品成為俄強力部門任意查抄的對象,損失慘重。
2. 雙方統計數字差異巨大,未能反映實際的貿易情況。據俄羅斯有關專家估計,目前,俄羅斯每年需進口約150億美元的紡織品服裝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據俄羅斯海關的統計,2005年進口僅12.3億美元,其中服裝8億美元,且全部從中國進口,從其他國家進口基本沒有統計。2006年1~9月,俄羅斯進口紡織品服裝12.3億美元(其中服裝10億美元)。
3. 中國大型企業不敢直接進入俄市場。由于無法進行外匯核銷和對俄貿易環境引發的市場風險擔心,大型企業大多通過邊貿批發,或通過在俄個體戶銷售,一直無法成為雙邊紡織品貿易的主體。
4. 商品信譽受到影響。由于沒有合法清關的憑證,中國紡織品只能在市場上銷售,不能進入專賣店或正規商場。同時,還常常被冠以“走私貨”的名稱。導致中國商品的形象和信譽一直不高。
5. 華商成為受攻擊對象。在俄羅斯打擊非法清關公司的過程中,在俄華商極易受到牽連,成為走私的幫兇和被打擊的對象。
(二)俄羅斯單方面整治行為導致我出口受阻
2006年,隨著俄羅斯政府對司法部門的整治力度加大和入世步伐加快,俄羅斯對市場秩序的整頓也逐漸擴展。
2006年,俄羅斯不僅在莫斯科地區,還在其他地區對大市場進行了多次查抄。同時,更換了海關署長,多名海關官員因灰色清關而落馬。由于正常通關不暢,非正常通關又多面遇阻,導致中俄直接紡織品貿易下降,一些商人被迫經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地轉口。特別是2006年底俄羅斯出臺禁止外國人從事零售業的政策后,大部分在俄華商對前景茫然,不敢貿然再進貨。
三、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對雙邊紡織品貿易的影響
近期內,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將對中俄紡織品貿易帶來一些沖擊和波動。主要原因是:
1. 俄羅斯貿易環境歷來被各國抱怨,入世后,整頓經營秩序將成為俄羅斯政府入世后的首要任務之一。
2. “中國威脅論”和“中國移民論”在俄社會和官員中有一定市場,禁止外國人在市場上從事批發業務可看作是限制中國人參與俄羅斯經濟的第一步,進一步采取何種措施還有待觀察。
3. 中國商人退出俄羅斯市場批發業務后,短期內,雙方難以建立起新的貿易方式和途徑予以彌補,將導致雙邊紡織品直接貿易出現萎縮。
4. 俄羅斯海關政策變化不定,各地執行標準不一。入世后,將加大調整和整頓力度。外國企業適應俄羅斯海關的變化需要一定時期。
5. 由于對俄羅斯出口紡織品以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為主,面對俄羅斯入世后出現的變化,適應能力低的企業將被迫退出。
中俄紡織品貿易如果完全走向正規,實現可持續和穩定發展,從長遠看,將主要取決以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