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總干事呼吁各國慎重實施紡服進口限制
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總干事表示,倘若一些國家因受到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沖擊就像歐洲和美國那樣立即筑起保護主義壁壘,其做法將是錯誤的。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PeterMandelson)昨天說,歐盟25國將對中國九大類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進口展開調查。此舉可能導致歐盟像美國那樣,在今后幾個月內出臺對中國紡織業的制裁措施。
全球紡織業正在經歷著歷史格局的變革。實行了十年之久的限制紡織品貿易的配額制度于今年1月1日全面取消,中國龐大的低成本紡織業對美國和歐洲市場造成了強烈沖擊。中國的數據顯示,該國某些紡織品的出口出現了成百倍的大幅增長。
這種眩目增長似乎驗證了美國和歐洲紡織品生產商的最壞擔憂。這些生產商聲稱,成千上萬的工人正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它們請求政府給予保護。歐盟上周五對此做出了回應,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進口展開調查。而美國已經對一些中國進口品實施了限制措施,并且正在考慮加大制裁力度。
但是,WTO總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SupachaiPanitchpakdi)在WTO日內瓦總部接受采訪時說,新貿易準則僅僅實施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的影響還不明確。各國政府應當至少等待一年之后再采取保護措施。“我們在看待數據時應該多一點謹慎。”
即便如此,他也認為中國的紡織品生產商不應因其大量投資紡織業而受到懲罰,因為中國以外的生產商早就應該為此做好準備了。他說,事情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他們事先不做準備,現在卻開始抱怨了。
不過素帕猜也表示,或許有必要對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定幫助,以便讓它們適應配額取消的影響。WTO目前正在研究此事。
根據中國2001年加入WTO時簽署的協議,在2008年年底前,其他成員國有權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進口實施限制。盡管素帕猜沒有明確說明美國和歐盟是否應當制裁中國,但是這些地區已經采取了最嚴厲的措施來遏制中國的紡織品出口。
歐盟正面臨來自工業團體和意大利等國要求限制中國紡織品的強大壓力。雖然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發布了中國紡織品的進口數據,但歐洲今年尚未公布可信的進口數據。
“從各成員國獲得的2005年第一季度進口數據已足以讓我們有理由采取行動。”曼德爾森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狀況喜憂參半,但一些種類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的確令我們擔憂”。
歐盟眼下將進入與中國的磋商階段,它可能會勸說中國主動實施限制。與此同時,中國已經采取措施限制其紡織品出口,對許多紡織品征收2%-3%的出口關稅,并且正考慮大幅提高關稅。歐洲的工業團體已經要求歐盟對中國12類紡織品和服裝實施進口限制。
美國也已經對一些中國紡織品施加了進口限制,其中部分限制措施業已到期。但是今后可能會有更多限制措施出臺。4月4日,由美國商務部(CommerceDepartment)主持的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U.S.CommitteefortheImplementationofTextileAgreements)開始考慮是否對從中國進口的棉織襯衫及上衣、棉質長褲以及棉質和人造纖維內衣實施限制。幾天后,工業團體又要求該委員會考慮限制中國另外14類服裝的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