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織造布機械趨向大型高產
參加本屆紡機展的產業用紡織品與非織造布機械生產廠商有33家。展出內容有針刺法、紡粘法、熔噴法、水刺法、漿粕氣流成網法、粘合法、后整理等非織造布機械生產線和設備,涵蓋了非織造布機械的各個領域。國外展商無實物展出,只有圖片和樣本資料展示。其中國內展商有11家,以中國紡機集團的下屬企業為主,展示了2臺實物樣機,其產品水平有較大的提升。
國外展商均來自于非織造布機械的主要產區——歐洲。與上一屆展覽會相比,其產品在高速、高產、功能全面、性能良好方面仍代表著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多種專利技術。迪羅公司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交叉鋪網機,其直立式的鋪網原理和結構是創新點,最高鋪網速度可以達到300米/秒。國外梳理機的生產速度可達到350米/秒,在紡粘法生產線中配置的針刺機的針刺頻率則達到了3000次/秒。德國福來司拿公司的水刺機與梳理成網聯接生產速度最高達到300米/秒,與紡絲成網、濕法成網聯接速度最高可達500米/秒,纖網寬度可達5.4米。漿泊氣流成網幅寬為6米,速度為600米/秒,產能達1000噸/年。德國紐馬格公司采用提高紡絲速度、增加熔體擠出量的方法;瑞士立達紡織系統采用成網機與紡絲箱體成角度的方法,通過增加噴絲板孔數,以達到紡粘生產線高產量的目的。國外熔噴生產線最大幅寬5米,生產速度為250米/秒;6模頭紡熔復合生產線年產量超過20000噸/年,產品最低克重12克/平方米;熱軋機的生產速度最高為1000米/秒,最大幅寬6000毫米。這些都顯示了國外非織造布生產線大型化、高產能的發展趨勢。
另外,國外非織造布生產線向多功能性、差別化、組合式方向發展,以滿足市場需要高附加值非織造布產品的要求。組合工藝和復合技術是當今日益形成趨勢的技術方式,它可以利用不同工藝的加工特點和多種材料的特性開發出內在性能和外觀優良的產品,以提高非織造布的多種性能和特殊功能,如SMS、SMAS、CAC、SAS等復合產品。此外,國外非織造布生產線還在設備制造中強調模塊化、積木式設計,不同幅寬的紡絲成網設備和復合生產線只需采用不同數量的模塊拼裝即可。國外的一條紡粘生產線可以在不同的需求下生產多種紡粘布,如丙綸、滌綸、錦綸紡粘布等,既可是單組分,也可是雙組分,這比只能生產單一產品的生產線靈活得多。
蘇拉、瑞士立達紡織系統、迪羅集團等國際集團通過聯合或兼并重組,以發揮其完整生產線的協同優勢,并使產品更加專業化生產。其中有FOR公司的梳理技術、AuTeFA公司的交叉鋪網技術、Fehrer公司的針刺技術、M&JFibre公司的漿粕氣流成網技術、Neumag公司的紡粘技術。
從國內展出的展品可以看到,我國非織造布機械制造企業的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縮短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目前,我國已能生產大部分非織造布生產用的單機和生產線,如針刺法、紡粘法、水刺法、熔噴法、漿粕氣流成網法、熱粘合法、化學粘合法等設備,并能全套提供丙綸熱軋生產線、滌綸針刺生產線、滌綸熱軋、針刺生產線,還研制出了SMS紡熔復合生產線和雙組分紡粘復合生產線。牽伸形式有整塊噴絲板負壓牽伸、小噴絲板正壓牽伸、小噴絲板正壓管式牽伸等。國產水刺法生產線最大幅寬達到3.5米;水刺機有一輥筒式、二輥筒式、三輥筒式和平臺式;其中先進的水壓密封水刺頭、90%透孔率的蜂巢式抽吸輥筒、蜂巢式圓網結構的熱風穿透烘燥機等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我國針刺機基本上已形成系列,但都是傳統的垂直針刺方式,屬通用型針刺機,機器幅寬最大為10.5米,最大針刺頻率1300次/秒。國產連續式熔噴生產線最大幅寬為2.4米,年產量750噸,適應加工纖維細度為2微米~10微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