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率調低兩個點后浙江紡企的現實選擇
目前,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政策3個月的調整期已過,自2006年12月15日起退稅率下調政策正式開始全面落實。日前,記者就出口退稅率下調對企業出口方面產生的影響采訪了紹興、寧波、湖州的部分紡織企業。
從所采訪企業的現狀來看,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出口均有一定影響,但并不特別大:由于有3個月的調整期緩沖,在此期間大多數企業已經做出了相應的反應,產品報價上有了相應的提高。尤其是大公司,憑著雄厚的實力和信譽,雖然利潤有所下滑,但訂單并沒有流失太多。幾家企業大都重視對科技的投入以及對品牌的推廣,在此基礎上不斷根據市場調整產品結構,以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彌補此次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紹興天圣集團負責紡織品出口的盛柏洪經理表示,天圣集團非常重視企業內部的管理和人員的培訓,由此使企業能輕松地應對這次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帶來的影響。天圣集團的章國偉經理向記者介紹,集團通過嚴格的責任制管理和全面的員工培訓制度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再加上科技的創新和設備的更新,充分發揮出大集團產業鏈的優勢,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寧波維科集團分管紡織品進出口的吳主任談及企業面臨的壓力,還是有一定的無奈。他表示,維科集團除了向供貨商壓價、向訂貨商提價之外,主要通過企業自身減人員、減福利、減工資等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湖州美欣達公司的龍方勝經理則向記者介紹了企業的一大舉措: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契機,進口國外的坯布,從而獲得利潤空間。
紹興縣是浙江省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基地,紹興企業是浙江企業的一個縮影。從調研的情況看,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幅度在大多數企業可承受的范圍之內,調控措施是比較穩健的。通過調研發現,紹興縣的多數紡織企業能夠化出口退稅率調整的“陣痛”為產業升級的機遇。可以預期,紹興縣將涌現出一批依靠自主創新、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紡織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退稅率的降低有可能導致我國今年紡織品出口難以維持高增長,對以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為主的紡織企業更是影響嚴重。但反過來看,這有利于企業加快改變以量取勝的競爭模式,改變我國紡織產業過于依賴價格優勢的國際競爭模式,對我國紡織行業改變出口無序競爭狀況有著積極的意義。
那么,經受著現實考驗的企業是怎樣認識這一問題的呢?記者采訪的幾家企業都對國家這一政策表示認同:出于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考慮,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是必然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加速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但擔憂還是存在:湖州美欣達公司的有關人士覺得,單單施行這么一個獨立的政策,國家或行業沒有在此基礎上對紡織行業進行整體規劃,可能將很難形成合力來應對國外商家對出口企業造成的壓力。紹興天圣集團認為,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公司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反倒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出口貿易影響更大。寧波維科集團則表達了對眾多小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同情。還有一些人擔憂:退稅率下調是否會使企業做出“逆向選擇”——為保證利潤而增加出口。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情況下,中國紡織品物美價廉,在國際競爭中的價格優勢還是非常明顯,即使退稅率降低兩個百分點,外商照樣買,企業照樣會熱衷于出口。實際上,出口量的大小取決于國際需求,不會因為出口退稅率的調整而發生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