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快速發展 印度縫機市場蘊藏商機
隨著印度紡織服裝業快速發展,為縫制機械企業提供了新的商機。由于從歐美地區接獲的訂單增多,因而對紡織服裝機械需求增加。近幾年,不少印度紡織服裝廠選擇從中國進口大量紡織服裝機械。目前,印度有三分之一的服裝機械來自于中國。
中國縫制機械受歡迎
據分析,印度客商選擇進口中國縫制機械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中國縫制機械質優價廉。印度紡織服裝業界認為,與印度本國相比,中國縫制機械在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和規模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與歐洲相比,中國縫制機械質量相當,但價格僅為歐洲縫制機械的二分之一左右,對于印度服裝企業非常有吸引力。二是中國縫制機械的交貨時間相對較短。中國縫制機械制造商的交貨時間比印度經銷商大約要短一半的周期。
據了解,2006年印度是中國最大的縫制機械出口目的國,出口量為220780臺整機,1534454公斤零件,出口創匯2億美元,占行業出口創匯總額的15%。其中,繡花機出口17343臺,同比增長63%,出口創匯1.57億美元,同比增長37%,占出口創匯總額的78.5%。這主要是和印度服裝加工的特點密切相關,有關人士預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對繡花機的需求量都會比較大。
另外,根據印度服裝協會提供的最新信息,2006~2010年,印度服裝產業在縫制機械引進方面將保持年增長23%的投資幅度,以確保服裝行業實現更加快速完備的升級。據估計,到2110~2011年度約為200萬臺。印度服裝協會還將會與政府繼續交涉,希望將縫制機械的進口稅率再下調5個百分點。 如何開拓印度縫制機械市場 印度的市場充滿誘惑。據分析,印度很有可能成為緊隨中國之后的世界服裝生產大國。但是,企業在這里開拓市場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存在各種阻力。
眾所周知,印度自己沒有成規模的縫制機械制造行業,只有寥寥幾家做零件的企業,所以,印度服裝企業的裝備主要是依賴進口。德國、日本的大企業早在十幾年前就進入了印度市場,有了比較好的市場基礎,也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近幾年到印度開拓市場的比較多,但終究擺脫不了先期品牌造成的陰影。印度客商認為德國和日本的機器質量和性能更好,中國的產品就應該廉價,使得中國企業定位非常尷尬。好產品價格高了也很難進入印度市場,用低質的產品去競爭,又會陷入價格戰,自己打得不可開交,造成中國制造的品牌無法得到提升。從長遠來看,必然將失去市場。
尋求合適代理商
目前外商在印拓展市場最重要的方式是尋求代理商。印度本土沒有大的機械制造商,就使得服裝生產商非常依賴大的經銷商。這些經銷商不僅有各種進貨渠道,能夠經營多種品牌,而且具備一定的售后服務能力。所以,中國的一些大中型企業已經在印度有了很好的合作伙伴或者設立自己的辦事處,品牌推廣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應,像標準、飛躍、中捷、寶石、杰克、通宇、大豪等。但是,和經銷商建立起彼此非常信任的合作關系,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并且,生產商通過經銷商了解信息,對于市場的反應總是比較滯后。 如果考慮到在印度開辦公司,條件也很嚴格。如果是全資的公司,產品必須50%以上出口;合資公司,持股超過50%的,審批程序非常嚴格,要經過幾道關,經過一定的年限才能獲得批準。公司成立了,在印度不僅不能享受優惠政策,反而要交比印度企業高十幾個點的稅,這樣,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小了很多。總的來說,印度在投資政策方面比較保守,只有個別比較特殊的行業相對寬松,而機械制造業也不在此列。雖然印度政府規定了每個行業外資持股的最高數額,數額以下的可以實行申報自動生效原則。但政府經常為了保護本國中小企業的利益,介入審批程序。對于開辦辦事處,一般都采用申報自動生效的原則,手續簡便,周期也不會很長。所以印度對本國工業的保護傾向非常明顯。能夠滿足所有的條件在印度開辦公司的企業少而甚少。
考慮風俗習慣
另外,印度是個宗教國家,而且有多個宗教。在印度工作,如果單位有印度的員工,要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有的教派,一年中至少有三四個月要進行各種宗教活動,工作安排要考慮他們的承受能力。另外,印度的氣溫比較高,人口密度又比較大,工作人員要適應那邊的氣候。印度人的飲食口味偏重,偏辣,香料味道較濃。印度的交通還不足以輔助市場快速運轉。這些都是要在開拓印度市場的過程中逐步適應和接受的生活習俗。
如何尋找合適的代理商
對于有意打入印度市場的我國公司而言,要在印度找到產品的代理或經銷商,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產品確實適合印度市場,隨時會有許多印商搶著要作代理。尋找合適的代理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尋找印度市場的代理應該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確定代理商的實力。先衡量這些代理商在業界及客戶間的人脈。
2.衡量代理商的沖勁。要確認印度代理商會不遺余力的推銷你的產品。
3.從多層面衡量代理商能力。可從與該公司往來的律師、會計師、銀行、商會、客戶甚至其競爭者那里打探。對于產品的定價,也要考慮印度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它的消費能力在不斷增長,但對于中高檔產品的接受有限。在剛開始進入的時候,質優價也要廉。但是,也要逐步向他們輸入“便宜無好貨”的概念,幫助他們轉變消費觀念。而且,印度的大環境也在向這個方向轉變。印度服裝廠的生產效率并不是很高,所以通過更換設備來提高效率將是他們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當然,參加展覽會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日前,中國縫制機械企業組團參加2007印度服裝技術展覽會(Garment Technology Expo2007)獲得了良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