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認證:“標準”的標準
質量認證,聽起來似乎是一個離日常生活遙遠的專業詞匯,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質量認證”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陳列在超市貨架上的很多產品的包裝上都標有“本產品通過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或者“本產品通過IS0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字樣。對企業來說,通過質量認證就意味著對外宣布“我們的質量管理是國際認可的,我們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是一流的廣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一旦看到產品上有“通過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等字眼,就會對該產品的質量產生更大的信心。
在縫制機械行業內同樣如此,作為縫制機械行業的下游行業——服裝行業對縫制機械的質量要求要比一般產品更高。因此,隨著行業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和國內企業與國際接軌程度的加深,越來越多的縫制機械生產企業認識到質量認證的重要性。
標準化的必然要求
質量認證不僅是質量合格的標簽,也是行業實現標準化的必然要求。作為標準工作的一部分,其不但要使質量體系運行標準化,更重要的是通過質量體系的標準化來逐步帶動產品質量(包括設計質量、生產質量)的標準化。
實現標準化,首先要做到“有標準可依”,這是保證其他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有標準可依”,即我們所說的質量認證,是執行標準的先決條件,也是減少部門、車間之間分歧的重要依據。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近年來行業內很多企業不斷加大力度推行質量認證。杰克股份有限公司自1999年6月便開始推行國際質量認證,通過幾年的努力,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并先后制訂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標準(包括IS09001標準等)、技術標準(包括產品圖紙、工藝文件等)、工作標準,并實施于工作之中。
雖然企業加大了推行質量認證的力度,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企業是抱著提高產品聲譽的功利態度,而不是把質量體系認證當作一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實現企業標準化的有效手段。這樣做往往造成臨時抱佛腳,一旦認證結束就松懈下來。有不少企業認為,參與質量認證就是走形式而已,只要在生產上把好關,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就無需進行質量認證。有些人甚至認為在生產過程中有圖紙、有工藝就行了,不必要有標準的觀念存在,這些觀點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產品技術標準化工作的發展。
在此,不得不提到在正規的縫紉機設計、加工中一個“三按”原則,即按“圖紙”設計(包括設計工裝等)、按"工藝”制造加工、按“標準”檢驗三個步驟進行,并且三者缺一不可。
實施質量認證的三大好處
對于縫制機械生產商來說,質量認證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其本身的內涵,實施質量認證主要有三大好處:
首先,推行質量認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逐漸與國際接軌。國際標準化組織(1SO)自1987年1月發布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以來,全球掀起了一場IS09000質量認證活動的熱潮,特別是發達國家對質量認證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發展中國家。我國是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大國,但是我國的縫紉機出口主要以低價產品為主,出口地也局限于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如果有更多的中國縫制機械生產企業重視和推行質量認證,提高產品質量,就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
其次,推行質量認證能夠在國際貿易中有效地打破技術壁壘,并且證明供方質量管理水平。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制定的一些強制性和非強制性技術法規、標準及檢驗商品的合格性評定程序所形成的貿易障礙。此外,由于各國質量認證的標準不同,質量認證體系的內容不同、認證機構的地位和檢驗機構水平的不同,各國質量認證之間的差異也會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我國縫制機械出口過程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面臨的一大阻礙。
最后,推行質量認證有利于企業占領國內市場,創造名牌產品。近年來,很多行業企業在發展生產的同時緊鑼密鼓地進行品牌建設,有的企業甚至一擲干金就為博得客戶的滿意。如果說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那么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之源,只有質量過關了,企業這棵大樹才能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質量認證不是萬能的
在認識到質量認證重要性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質量認證不是萬能的,它只有與實際結合,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提高產品質量、贏得顧客、贏得市場。
在與一些縫紉制機械生產企業管理人員的交流中,筆者發現,目前行業內對質量認證的認識存在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得到了ISO國際標準認證,產品質量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國際標準化組織(1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組成的世界性聯合體,由于其成員國之間經濟水平相差懸殊,所以ISO標準是相互協調和妥協的產物,而并非最高標準。可以說,ISO標準只是滿足最低限度的質量要求。行業內不少企業往往一得到認證證書就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產品質量已經很過硬了,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最終導致產品質量下降。
誤區之二:拿了質量認證證書就可以高枕無憂、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