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紡織業:六大有利因素與三大不利因素交鋒
國內經濟的走強將有利于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
據專家預測,2007年我國經濟將繼續穩步增長,增速會有小幅下降,有望對紡織三大領域(服裝用、裝飾用、產業用紡織品)繼續產生強烈的市場需求拉動;同時,伴隨政府減輕農民稅負政策的徹底落實,增加城鎮居民收入及國家采取穩健的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有力保證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地發展,促進國內紡織品市場較快增長。
內需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國家已經明確,擴大內需成為2007年宏觀調控的突出任務,隨之,國內消費品市場必將穩步增長,衣著類、產業用紡織品的消費水平勢必隨之提升。這為紡織工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全球經濟的延續繁榮為我國紡織品出口帶來更多機會
國際組織普遍認為,2007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繁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6年9月中旬指出,考慮到通貨膨脹壓力將被遏制、發達國家內需增長將趨平衡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將趨穩定等因素,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形勢看好。該組織將2007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上調了0.25個百分點,調高至4.9%。發達國家經濟的增長將直接帶動消費和貿易的增長,為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帶來更多的機會。
國內棉花價格將基本穩定
從基本面分析,2006/20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在國內棉花缺口基本可通過進口外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國內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棉價可在13000—14000元/噸的幅度內小幅波動。從政策面看,國家政策取向以穩為主,對國內棉花價格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一定會繼續通過信貸政策、儲備政策、進口配額政策、稅收政策和匯率政策等手段進行調控,以穩定棉花價格。為了盡量縮小外棉與國棉的價格差距,2007年的棉花進口配額滑準稅稅率調整為6%—40%。棉價的穩定為棉紡行業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出口環境相對穩定
2005年,中歐、中美分別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為紡織品出口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貿。受此影響,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仍會比較穩定。預計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長幅度將放緩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