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產業凸顯“紡織大省”軟肋
18日,“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在南京落下帷幕。45年來首次在我省舉辦的“中針會”集聚了國內85%以上的品牌針織內衣企業。然而,記者發現,“紡織大省”江蘇的針織內衣產品無論是品種還是款式,和廣東、浙江等相比均稍遜一籌。
江蘇的內衣產業究竟處于何種狀況?
產量:江蘇十分有一
據主辦此次展會的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李建華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及人們消費觀的改變,內衣產業被稱為中國最具潛力的服裝產業之一,目前全國年銷售額達上千億元,且每年還在以近20%的速度增長。江蘇的內衣產量約為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余九成主要出自廣東和浙江。
市場:外地品牌占優
在展會上,廣東《時尚內衣》雜志社總編王志剛告訴記者,和廣東相比,江蘇的內衣產業發展局限在常規內衣,忽視了其他內衣品種的開發。而且,即使是常規內衣這塊,也在面臨廣東、浙江等外地品牌的競爭壓力。“AB和紅豆兩大江蘇本土品牌,去年在本土市場的銷售額加起來是兩個億左右,而江蘇的內衣年市場容量約有100個億,這意味著江蘇的絕大部分內衣市場被外地品牌所占據。”
記者注意到,各商場的內衣銷售狀況證實了這一說法。在南京的各大商場,除了常規內衣能見江蘇的品牌外,文胸等產品尤其是一線品牌幾乎看不到江蘇本土品牌的身影。
優勢消失原因有三
我省內衣產業落后于廣東、浙江,除了產量的差距,還表現為品種、款式的單一。參會的我省AB、紅豆等內衣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坦言:“目前,江蘇在面料、生產工藝方面均處全國領先,但主要問題是設計、營銷能力滯后,還有就是產業鏈的問題。”
據悉,在浙江、廣東等地區,內衣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江蘇內衣產業雖然也不乏大企業,但沒有形成完整配套的產業鏈,大部分企業無論是從面料、輔料到相關構件,還是從研發設計、制造到內銷出口,彼此之間的配套不多。在浙江,這種配套的產業鏈正日趨完善,它以義烏東陽的無縫保暖內衣為核心,北有慈溪、蕭山,南有溫州,形成了全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保暖和無縫內衣生產基地。
再看營銷。對于內衣企業來說,營銷甚為重要。在此次“中針會”上,有一個主打秀是南京鑫橋市場,該大市場正準備打造成為我省首家內衣專業市場。記者了解到,以前江蘇沒有一家專業性的內衣市場,也少有做得很成功的省級代理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市場分散。除此之外,營銷理念的創新也是問題。如江蘇丹陽的棉布產量大,現在全國很多市場的棉布文胸,差不多都是丹陽產的。江陰和丹陽還是低檔的棉毛內衣產地,量大、廠也多。但這些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不高,對品牌不重視,是傳統的生產型廠家,談不上營銷策略。
設計人才的缺乏是我省內衣產品開發能力弱的又一個原因。權威人士介紹,內衣設計是一項非常繁雜細致的工作,不僅要會設計,懂面料,有時尚感,還要有策劃能力。如一個小小文胸的生產要經過30多道工序,至少涉及10多種材料。據悉,目前在我省內衣企業,AB、紅豆等大企業對設計研發頗為重視,但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設計還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