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城”將從中原崛起 是服裝突圍還是強勢凸現
河南服裝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褲裝的發展得到了多方的關注。行業是在以一個怎樣的速度在發展,一個側面可從河南的縫紉機的銷量和銷售增長率窺一斑。“在河南市場銷售的國內外工業縫紉機品牌有30多個,這兩年的銷量平均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其中杰克、寶石、中捷等多個品牌的增長速度在100%以上。”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李剛告訴記者。
但河南省的領導卻并不盲目樂觀。他們在肯定行業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了不足。針對不足更是出主意,想辦法。
河南省副省長史濟春: 雖然我省服裝工業得到較快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總量較小。我省規模以上服裝工業的增加值僅有全省的1/200,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到全省的1/100,占全省紡織工業的比重也不到1/10。橫向相比,我們的差距也十分明顯,去年我省服裝工業銷售收入僅為溫州一個市的16.8%。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在紡、織、染、服裝的產業鏈中,印染環節尤為薄弱,紡織和服裝行業脫節,服裝生產所需面料和輔料大部分都要從省外購過。三是企業規模小、品牌知名度低。規模以下企業占服裝企業總數的90%左右,幾個較大企業的年生產規模也僅有200萬件左右。我省服裝產品大多是價格低廉的大路貨,河南有成千上萬的服裝品牌,卻沒有一個中國名牌。四是市場體系不完善。現代化的大型批發市場少,缺乏交流信息、引導時尚、服務消費的會展平臺。
省領導的出發點是針對有統計的數據發表的看法。從另外一個角度給行業管理者和企業領導者提出了思路。正如史濟春副省長所說:“我講這些問題,不是給大家泄氣,相反,找到不足就找到了我們的努力方向,看到差距就看到了我們的潛力所在。我省發展服裝工業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優勢;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本身就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去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880億元,居全國第5位;我省是人力資源大省,具有承接沿海服裝業轉移的比較優勢;我省是傳統紡織服裝大省,布匹產量居全國前列,為服裝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一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將紡織服裝業作為我省著力做大做強的優勢產業之一,更為服裝工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省服裝工業要加快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一是著力發展品牌服裝,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做強做大優勢企業,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三是加快產業鏈的完善,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四是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和‘走出去’戰略,努力開拓國外市場。”
協會的管理層提出了更有操作性的思路和步驟。
“女褲要向更高檔次發展,男褲規模要進一步擴大,還要發展裙裝等新產品。在不干預企業自主發展的前提下,引導企業向褲裝高端發展。”服裝協會李剛秘書長說:“河南服裝發展要褲業突圍”。
“要讓大家都知道河南的褲子多,河南的褲子好,河南的褲子便宜,河南是中國褲業的最大集散地!”李剛說,“用3年左右的時間,力爭把河南打造成世界褲裝的采購中心和首選地!”
河南要造“中國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