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政府發展紡織業所面臨之困難及因應之道
印尼紡織公會(API)理事長Benny Soestrino于日前表示,受惠于美國與歐盟對中國大陸及越南之紡織品與成衣采取配額等數量限制措施,預期本(2007)年印尼紡織業出口金額將比去(2006)年之94億7000萬美元激增12%,達106億美元,維持非油氣工業之最大創匯產業寶座,并于2010年突破140億美元。由于美國與歐盟系印尼紡織業前2大出口市場,去年外銷美國與歐盟之金額分別達40億及18億美元,約占紡織業出口總額之61%,預期本年對上述2個主要出口市場之外銷金額將分別成長27%及3%,在2007、2008年底歐盟與美國對中國大陸解除設限之前仍將保持榮景。目前印尼紡織品及成衣行銷200余國,出口金額約分占全球市場之1.6%及1.7%,在全球排名第11大及第9大;中國大陸則為世界最大紡織品及成衣出口國,分占全球市場之17%及24%。
印尼工業部長Fahmi Idris表示,雖然印尼紡織業之出口因美國與歐盟對中國大陸與越南之紡織品及成衣設限而受益,惟仍面臨下列困難:
紡織品走私猖獗:印尼內銷市場遭各國,尤其是中國大陸制品大量走私涌入而被嚴重侵蝕,估計去年走私紡織品及成衣約占一半之內銷市場,數量達60萬噸,國庫損失達5億美元。
機器設備老舊:印尼紡織業面臨機器設備老舊之困境,機齡逾20年者超過20%,逾10年者超過60%,缺乏競爭力。
銀行融資不易:雖然印尼中央銀行已大幅降息(由12.75%降至9%),惟銀行業仍不愿對工業界降低貸款利率,致紡織業較難與國外廠商競爭。印尼紡織品出口信用貸款利率約為18%,較越南之7%、墨西哥之8%、印度之10.5%、巴基斯坦之11%及孟加拉之12%均為高。
生產成本提高:印尼之燃油價格于2005年10月調漲125%,印尼國營電力公司PLN之電費費率每千瓦小時平均約為8美分,而孟加拉為3美分、越南為7美分、中國大陸為7.6美分;另印尼勞工生產力較低,根據印尼勞工部之統計,印尼勞工之生產力世界排名59,而中國大陸為31名,反觀印尼勞工工資每小時為0.76美分,較大陸之0.55美分為高,API因此要求印尼政府盡速修改勞工法,以便在工作外包、資遣員工及最低工資等方面能有合理規定。
印尼工業部主管紡織工業之總司長Ansari Bukhori對此表示,鑒于紡織業為印尼重要之創匯產業且能吸納大量就業人口,該部已研擬下列因應方案:
加強取締走私:印尼政府,尤其是海關與警政部門未來將嚴格查緝走私活動,并防杜違規轉運。
更新機器設備:印尼財政部將開始執行一項總額2,550億印尼盾(約2,780萬美元)補助印尼紡織與成衣廠商購置設備所需支付之貸款利息計畫。財政部長Sri Mulyani Indrawati表示上述款項已于2007年之國家預算中提撥,在補強相關法令規定后便將開始實施,以提升紡織業之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