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研討會:爭得價格話語權
——記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體系建設暨盛澤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專家研討會
3月10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信息部和吳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體系建設暨盛澤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專家研討會在盛澤舉行。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國家商務部市場運行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紡織品商會、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江蘇省紡織行業協會、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研究院等權威部門的經濟研究專家,吳江市、盛澤鎮領導及紡織行業的知名企業負責人,中央及當地媒體記者等80多人參加了探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信息部主任夏令敏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確立價格形成話語權
研討會上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體系建設工作,以盛澤東方絲綢市場為切入點,把中國化纖面料價格指數建設作為示范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標志著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體系建設工作已正式起航,同時也標志著紡織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專家研討認為,以紡織產業基地盛澤為依托,以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為切入點,來打造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體系,是理性而明智的選擇。據吳江市市長徐明介紹,盛澤的紡織產業,無論是規模、技術裝備,還是產品質量近年都得到大幅提升。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通過研究中國紡織品價格形成機制,編制紡織面料價格指數,有助于更好地引導盛澤紡織企業加快結構調整、產品創新,并進一步提升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的形象,確立盛澤在全國紡織品價格形成中心的權威地位,爭取早日把吳江打造成全國紡織產業的CBD。
艱巨的系統性工程
盛澤鎮黨委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書記盛紅明發言說,編制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對于指導企業的生產與貿易,推進紡織品市場的有序競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下屬的中國綢都網,自2003年起對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常年交易的近千個紡織面料品種的價格進行跟蹤采集,并通過互聯網和《中國紡織報》、《國際商報》、《吳江日報》、《中國綢都》等媒體定期發布。中國綢都網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產品庫,累計收集紡織品樣本已達數千個,為編制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奠定了基礎。
盛澤鎮黨委副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吳新祥認為,在盛澤搞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有兩大優勢:一是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下屬綢都網,去年1年重點做了面料的編碼工作,這為編制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奠定了基礎;二是盛澤的紡織業在全國及至全世界都稱得上是最大的積聚地之一,以盛澤為中心已積聚了12萬臺以上的無梭織機,年產紡織面料100余億米,在盛澤搞紡織面料價格指數是最好的選擇。吳新祥表示,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不是哪家企業能搞出來的,推出價格指數的工作應該由政府去做。盛澤政府和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今后將從人力、物力方面全力投入,支持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建設工作。不僅在自己市場的大企業中設數據采集點,還要到其他專業市場設采集點,使中國紡織面料價格指數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代表性。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信息部主任夏令敏認為,首先要意識到構建中國紡織品價格指數體系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從數據的采集、框架的建立,都有很復雜的工作要做,前期策劃應更周密。其次,要追求結果的實用性,要從行業、企業、市場的需要出發,不管是解決信息的不對稱,還是為企業的投資行為、市場行為進行指導,為宏觀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都必須從實用性出發。再次,要確立科學的編制方法,這是決定價格指數能否反映真實的行業發展情況、產業運行情況及市場需求的重要條件。最后,要注意構建價格指數體系的合理性,這是做好價格指數工作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