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中國與印度紡織服裝行業比較分析
我們認為,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少數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未來十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此前提下,人民幣升值、反傾銷、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反而有利于促進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結構升級,完成由低附加值產品重復建設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結構的進化。
通過與對中國紡織服裝業最有威脅的印度紡織服裝行業比較研究,我們認為,中國與印度處于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印度正處于規模發展的初期,資源、環境因素與中國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中國已經完成了產業的規模化建設,目前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
我國是世界上紡織原料最豐富的國家,但卻是紡織原材料成本最高的國家,從這一悖論中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遇到的惡劣的外部環境是產業內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紡織服裝行業結構調整將成為中國少數幾個通過市場競爭完成的產品結構升級的行業之一。
印度紡織服裝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其紡織原料產出遠小于中國,因此將會比中國更快地遇到資源瓶頸。
在行業結構調整期間受益的企業無疑是那些具有世界競爭力、技術領先、規模優勢、品牌知名度的大型紡織服裝公司。我們重點推薦具有色織布壟斷優勢、技術優勢的魯泰和具有服裝品牌優勢、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的雅戈爾。
紡織服裝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受設限、反傾銷、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東南沿海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競爭力有所下滑,部分歐美訂單轉移到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侵蝕了我國原有的部分市場份額。作為世界紡織服裝制造中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真正的威脅并非來源于人民幣升值和反傾銷所帶來的利潤率下滑,而是被競爭對手取代的可能性。印度以其充足的勞動力和原料資源,被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是2005年后中國主要的競爭對手。因此我們將中印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狀況進行對比,以找到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
與中國一樣,印度紡織業的產值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有7%的份額,紡織服裝行業是其國內重點扶持的行業之一,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
紡織服裝出口金額占出口總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盡管兩國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紡織服裝的出口仍然占據較大份額。
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國民經濟,還是在對外貿易方面,中國和印度的紡織服裝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國和印度是世界兩個人口大國,都存在較大的就業壓力,而紡織服裝行業勞動密集型的特點能夠緩解這方面的壓力。紡織服裝行業也都屬于兩國的傳統行業,兩國都具有資源方面的優勢,因此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印度都被認為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最有力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