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針會光鮮耀眼的展位背后隱藏內衣業的尷尬
3月16日,中針會如期開幕,展館一層的內衣展臺,早已是模特穿梭、音響轟鳴……然而,內衣大品牌們光鮮耀眼的展位形象背后隱藏著這個行業的極度尷尬——2006年大部分內衣企業其實根本沒賺到錢。
2007年3月中旬,南京風雨交加、氣溫驟降,大街小巷行人稀少。然而,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內外卻人流如潮、一派繁忙。3月12日,來參加“第89屆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的企業就已開始一包包、一箱箱地車拉肩扛,在展館內大擺擂臺。16日,中針會如期開幕,布滿展館一層的內衣展臺,早已是模特穿梭、音響轟鳴……
觀此景象,有位內衣原料供應商不無傷感地對記者說:“這是一種極度的渴望和期待,他們期待著2007年有更多的銷售訂單,期待著更多加盟商、經銷商的合作以及更好的市場預期。”據記者了解,展館內,內衣大品牌們光鮮耀眼的展位形象背后隱藏著極度的尷尬——2006年大部分內衣企業其實根本沒賺到錢。
行業三大軟肋
過去的幾年中,內衣行業忽悠聲不絕于耳,價格戰硝煙彌漫;品牌營銷紙上談兵,職業經理人跳槽頻繁;廠家困惑,商家迷茫;南北割據,兄弟殘殺。然而,行業還得要發展,誰將勝出,誰將淘汰?一位企業營銷老總告訴記者,由于暖冬及經銷商運作不力等原因,去年很多內衣企業特別是保暖內衣企業,包括一些知名度較大的品牌,都產生了大量庫存,經營情況相當嚴峻。可以說,2007年是內衣行業的一個大洗牌年。
在中針會展會現場,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參展的內衣生產商。在他們看來,要談論行業現狀,就要從品牌營銷、產品設計、資源整合入手。目前,這三個方面正是制約行業發展的軟肋。
品牌營銷水平不高。目前大部分企業還是停留在產品營銷階段,產品營銷只是以賺取產品價格差為直接目的,對人才的要求不高,價格戰是其常用的市場競爭手段。而品牌營銷則以賺取品牌的附加值為第一目的,出售的是產品價值,需要構建完整的營銷體系,還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保障。
產品設計開發能力不足。今天,內衣產品開發還是停留在面料組織結構、版型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優化上,對產品視覺設計關注不夠,也就是說,我們的內衣體現創新的元素太少。客觀上是因為銷售季節太短,而從主觀上說是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四季化。有的老總分析說,廠家眾多,產品同質,銷售集中,價格戰在所難免。只有產品四季化、終端生動化之后,才能避免價格戰。然而,產品四季化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產品設計、產品生產(品控)、渠道管理、品牌提升等方面形成系統優勢。目前,大多數內衣企業還不具備產品四季化的現實基礎。
資源整合能力不強。在同期舉辦的“中國針棉織品品牌創新經營”論壇上,一位品牌專家談到,任何一家公司自己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但是資源的整合能力是無限的。企業規模突破億元后,整合資源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品牌商和生產商之間;生產商和生產商之間;品牌商和渠道商之間;不同的產業鏈之間,都有資源整合的必要與可能。這位專家也給出了整合的良方:一是全面合作,相互參股,并肩戰斗;二是針對行業內優勢資源簽訂排他性協議,確保對上游資源或下游資源的壟斷;三是對稀缺人才或信息資源的整合。資源整合后,更為重要的是保證資源的放大效應。資源的放大是要通過人去實現的,資源也要人去激活,否則是不能增值的。所以,高層次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團隊的競爭。
中針會上覓“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