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禁售令4月1日生效 閩產服裝和鞋類受影響
4月1日,俄羅斯禁止外國人在露天市場從事零售經營的法律正式生效,嚴重沖擊當地的20萬華商,各大市場紛紛上演“中國制造”大甩賣。“禁售令”也將影響到福建紡織服裝及鞋類產品對俄的出口。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目前在俄閩商有上萬人,他們面臨改變銷售模式的命運。
對兩類商品沖擊最大
記者了解到,俄羅斯5個月前簽署了這項“禁售令”,規定從2007年4月1日~12月31日,外國人將被禁止從事零售業。此外,從2007年1月1日起,外國公民一律將被禁止在俄羅斯從事酒類和藥品貿易。雖然2月12日,莫斯科市對“禁售令”有所松口,但僅僅是允許外國商人租賃食品市場空攤位,除莫斯科以外的俄羅斯市場已經開始執行“禁售令”。
省外經貿廳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這項法令的重點清理對象就是紡織服裝及鞋類產品的零售,因此“禁售令”對我省擴大對俄出口影響較大。因為福建對俄出口主要是紡織服裝及鞋類產品等輕紡產品。
據悉,鞋類和紡織服裝已占我省對俄出口的一半以上,去年福建省對俄羅斯貿易額多達6.89億美元。
上萬閩商活躍在俄羅斯
“在占領市場的同時,與其它市場相比,我省產品對俄出口方式變得很獨特。”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據介紹,一種是通過俄清關公司等方式將貨物直接打包運到俄羅斯市場,并派人員在俄羅斯的大型批發市場以擺攤形式進行零售;另一種是通過黑龍江等邊境口岸開展邊貿的形式,將貨物賣給零售商。這兩種模式都會受到“禁售令”的沖擊。閩商在黑龍江等地的重點口岸的零售市場及在俄羅斯的集裝箱批發市場的業務量都將急劇下降。
究竟對俄出口會減少多少,還有待海關統計。但福建省鞋業協會的有關人士說,福建企業的受影響程度沒有浙江大。
據了解,在俄閩商主要來自于明溪、晉江、石獅、福清等地。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在俄閩商有上萬人。受“禁售令”的影響,一些在俄福建商人開始返回國內,放棄了原有的銷售渠道。
不過,究竟有多少人因此放棄俄羅斯市場還沒有確切的數據。省紡織行業協會、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管秀華稱,福建紡織企業返鄉的并不明顯,他們更多選擇了留守的策略。
□出路
到俄羅斯投資辦廠
到俄羅斯投資辦廠的華閩進出口公司的相關人士認為,俄羅斯歷來對外國人的零售模式比較抵觸,對到俄羅斯投資設廠卻持鼓勵態度。
省紡織行業協會、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管秀華則表示,禁售令是一項規范市場的法規,所以從長遠來看,擺攤零售的市場風險依然存在,閩商應該盡早轉型成為貿易公司,或者加強與俄羅斯商人的合作。
外經貿廳方面表示,根據俄羅斯的市場需求,閩商可選擇在食品加工、文教用品、木材、家具、紡織服裝和鞋類產品等領域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