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年爭創10個國內紡織服裝企業著名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至2005年底,在我市工商局登記注冊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有6580家,從業人員約28萬人;加上紡織服裝業帶動的貿易、配套、助劑等企業,企業總數達8000多家,從業人員達34萬人。然而其中僅有44家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只占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總數的5.7%。
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行業結構,直接影響了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2005年我市紡織服裝類的高新技術企業只有3家,占全市335家高新技術企業的0.9%,遠低于行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的比重。2005年全市2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中,紡織行業中僅有溢達集團和南方印染兩家企業,服裝和化纖行業均沒有企業技術中心。即便是產值超億元的44家企業,雖基本成立了研發機構,但研發經費支出卻很少,平均約占產品銷售收入的1%,是我市十大支柱行業中研發投入較少的行業。
如何才能改變紡織服裝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現狀?除了企業應加強“產、學、研”合作,專業鎮應完善公共創新平臺等常規做法外,《報告》建議要用信息化和標準化來改造紡織服裝行業。
事實上,我市不少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取得成功。如光大服裝公司引進加拿大CAD服裝設計系統,效果相當明顯,不僅代替了原來的人工畫樣設計,而且提高了設計的工作效率和裁減的精確度,節約了用布,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報記者曾慶斌 通訊員蔡健怡
[現狀]
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市十大支柱產業之一。去年下半年,市經貿局對全行業進行了一次調研,并于日前完成《佛山市紡織服裝行業調研報告》。《報告》指出了佛山紡織服裝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也為這個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出了具體意見。
6千多家企業僅2個省級技術中心
[相關鏈接]
佛山7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我市目前已形成7個各具特色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其中6個被省科技廳認定為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并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牌的紡織名鎮稱號。
1、張槎——“中國針織名鎮”
禪城張槎目前是一個以生產針織布為主,連接織布、印染、定型、印花、制衣等產業鏈配套行業的針織生產基地。
2、西樵——“中國面料名鎮”
南海西樵鎮是國內繼浙江紹興之后第二大紡織面料生產和銷售基地。2004年中國紡織服裝工業協會選擇西樵作為全國第一個紡織產業升級示范區。西樵輕紡城是全國第三、華南最大的一級紡織品批發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