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成為面料漲價高峰期 服裝企業面臨困境
服裝面料價格、人力資源成本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三大壓力將使今年中國服裝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昨日,在廣州國際輕紡城舉行的“中紡圓桌·專業市場論壇”上,來自韓國、日本、意大利、中國臺灣等地以及內地紡織服裝界的專家說,由于服裝面料結構性成本增長,中國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美國、日本、歐盟等地區的出口量今年將下調2~5個百分點。
百貨商場難尋百元服裝
不僅是外銷服裝價格上漲,今年內銷的服裝零售價格也漲幅不少,如今在商場很難找到二、三百元的服裝了。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博士向記者表示,服裝價格上漲不僅僅因為服裝分銷渠道成本上升,更大一部分是來自服裝原料、輔料的上漲。魏林說,服裝面料的原材料是石油加工產品,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高企不下,而服裝面料跟隨原油價格上漲相對有個滯后期,經過層層傳遞之后,今年上半年正是服裝面料高漲的峰期。
廣東南海新怡內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強則透露,原油價格上漲致使3年來服裝面料、輔料價格上漲了20%;加上人民幣的升值,使他在這兩年的外貿生意中損失了2000多萬元的利潤。
他說,現在服裝企業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就是人力資源成本的上漲。由于服裝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人力需求尤其是有一定技術的工人需求更大。今年開春許多工廠在門口設置招工專柜,甚至有許多工廠開專車到中西部進行招工,“路費、吃住全包”也很難招工。“現在的員工不僅要看工資水平,更看重公司福利和社保”,他說,以他的工廠1800人計,每個工人工資漲100元,企業每個月負擔就要多增18萬元,感到壓力很大。
專家建議提高附加值
據海關總署統計,2006年我國出口針織物數量112.28萬噸,同比增長20.83%,出口金額46.40億美元,增長27.05%。
由于目前面料成本增長,與會專家預測,今年我國出口針織物將有所趨緩,但增長動力依然較強。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表示,企業面對經營壓力,出口產品重在提升產品的價值,提升競爭力,而依靠不斷的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服裝出口的重要方向。對于緩解人力成本問題,他建議把工廠開到中西部。他認為,實際上現在也是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最佳時期,把相關經驗帶入中西部,對當地產業的升級發展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