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論壇:文化是服裝品牌的靈魂
在近日落幕的鵬潤·2007中國服裝論壇上,包括意大利五個頂級國際品牌領導人在內的國內外專家對中國服裝市場的發展提出了許多發人深思的觀點和建議。他們認為,中國如何走向世界,創出自己的國際服裝名牌,值得關注和重新審視。
北京大華天壇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永洙認為,中國服裝要做好,就要研究中國文化,吃透中國文化,才能與西方品牌相區別。中國服裝只有借助中國文化的濃厚內涵,才能成為時代的標記。廣東例外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繼鴻認為,中國服裝品牌真正的崛起,不是數字的崛起,而是文化的崛起,是內在價值觀與審美觀的統一。亞洲大趨勢研究所所長,《亞洲的新路》、《文化是好生意》等國際暢銷書的作者馮久玲女士認為,一個國家、一個產品要升值,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品位是資本,也是國力。比如現代國際社會流行的“酷”,實際上包含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即以人為本、敬天愛人、天人合一,追求獨特、個性化、高品味、高趣味。其實,這些也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著名華人管理大師曾仕強先生也認為,21世紀是文化競爭的世紀,中華文化將得到偉大復興。中國服裝企業要把握時機,潛移默化地傳播中國文化。Interbrand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富國認為,風格、精神、氣質是服裝品牌的主要部分,服裝的靈魂在于文化,要成為一個出色的服裝品牌,就一定要愿意并且作好準備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建立起與消費者的文化群特征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相關的聯系。
意大利服裝國際名牌的成功,也得益于對文化的因素。安博思-歐洲咨詢聯盟管理顧問MarinaMira女士介紹,意大利品牌的成功,在于30年前他們首先立足于國內市場,把精力集中在產品質量上,形成了高品質的面料、手工精細、注重細節,設計創新和良好的管理。戰略顧問博吾樂先生認為國際名牌有以下幾個特性:一是風格一眼就能看出與眾不同;二是不能太標新立異;三是不斷調整自己,博得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人的認同。中國品牌走向國際,最重要的是要先占領國內市場,集中精力做好一個品牌,追求最高質量,取得國內領先,積累經驗,增強競爭力,再進入國際市場。一定要有中國文化特色,體現自己的價值觀。要從兩個層次提升:一是設計師的創新能力,二是品牌的覆蓋面。他認為,中國服裝品牌成長迅速,未來15至20年,中國老百姓將會實現穿上中國國際名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