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品牌 全球紡織業合作重點
“科學技術”、“品牌”和“國際合作”是目前紡織服裝業的熱門詞匯,這三個詞匯也是不久前召開的第四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的關鍵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第四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上指出,中國紡織工業在新形勢下的戰略選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技和品牌為重點,轉變增長方式和擴大國際合作。
科技與品牌:紡織業競爭焦點
“科學技術與品牌是當代全球紡織經濟的兩項具有時代性能動作用的重要資源和競爭焦點。”杜鈺洲會長說。
杜鈺洲會長認為,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環境,一方面使國家間在市場和資源等各個領域更加相互依賴,另一方面使科學技術在跨國配置資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全球紡織經濟的競爭焦點已經從主要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向重點依靠科技創新能力以及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品牌創造力的競爭,科學技術和品牌已成為某一國家占有跨國配置資源優勢地位或迅速增強后發優勢的關鍵所在。國際分工也已從產業間的分工深入到一個產業、一個產品的分工,甚至某些技術研發環節的分工,這種縱向或橫向分工促進了各國創造力的融合。
杜鈺洲會長分析,品牌是紡織產業鏈所具有的社會價值的綜合體現,品牌已成為一種非?;钴S的社會財富和紡織產業的重要資源。品牌國際合作必將出現兩個趨勢,即國際品牌本土化和本土品牌國際化。這兩種趨勢是品牌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品牌國際合作的動力。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品牌競爭是跨國團隊的競爭,品牌的競爭愈激烈,國際間要素的合作、科技與文化創意的合作也必然愈深入。
“科技和品牌已經成為全球紡織產業合作的重點,這一合作的發展必將給各國紡織工業帶來共贏。”杜鈺洲會長表示。
國際合作首先要保護知識產權
隨著全球紡織品貿易與外來投資的增長,知識產權保護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德國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去年簽署了紡織業界的第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協議。“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事,我們應該共同開展下去”,德國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理事長鮑曼博士強調,“必須保證知識產權得到保護,不管是品牌、設計,還是專利和創新。立法明確,知識產權保護得力,這是吸引外商的基本前提條件。”
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河明根則認為:“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我們就別奢望得到發明、創新、設計或創意。因此,知識產權對提高產業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要對紡織服裝領域的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有清楚的認識。”
河明根說,侵犯知識產權、非法轉口、傾銷與出口補貼都是影響紡織業發展與國際合作的貿易壁壘。全球紡織服裝業應該抵制不公平貿易手段。行業協會或聯合會應當引導其會員企業向這個方向努力,并建議各國政府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懲罰不公平貿易。紡織出口國政府應努力完善立法,使之與WTO法規一致,并正確加以實施,對任何侵犯知識產權、原產地原則和國際貿易標準的行為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如果不能實現公平競爭與貿易,國際合作也就失去了基礎。紡織業發展必須面向未來,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任何國家或公司都不能從不公平競爭中獲益。”河明根說。
意大利紡織服裝協會會長保羅·杰尼亞提出:“我們要達成共贏的局面,突出各自的優勢是關鍵。由此,我們可以制造多樣化而具有各自特點的產品,以滿足兩國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
“關于國際合作,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目標要遠大,而且相關各方要有一致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共創未來。”鮑曼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