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行業因素猶存
-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八屆二次理事會議上,中縫協針對國內縫制機械行業今后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機遇,進行了充分的預估和展望,并在向大會所作出的2006年度經濟分析報告中著重強調了一些影響、干擾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對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匯率上調、國際間貿易壁壘等外部問題,以及由于中國縫機業產業結構調整、醞釀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內部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
經過分析,縫機行業與其他工業品生產所面臨的問題一樣,也面臨各種因素的制約。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以下幾個環節。
外部環境加大了縫機行業發展難度。
其一,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企業產能相對降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6年下半年的統計數據,2006年9月,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與上一年同比上漲了3.5%,而原材料購買的價格卻上漲了6.9%。對縫機行業而言,直接受影響的原材料問題,諸如燃料動力類、有色金屬材料類以及化工原料類的購買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僅有色金屬材料類就上漲了38.8%,遠遠超出了縫機產品出廠價格的比串。隨此而來,導致出廠成品價格的上調。
因此,開發新品、降低能耗、充分擴大產能就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有力的武器。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一些大中型縫機企業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現狀,并將其視為科技開發的首要問題加以解決。
其二,人民幣匯率上調,影響國內產品出口。
過去的10個月間,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特別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使單位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額下降,使國內縫制機械出口原本就不是很高的利潤,再一次降低。而且,根據央行的預測,2007年上半年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根據中縫協了解的情況,目前國內縫制企業正大量進行縫制機械的更新工作,為此,協會也在努力倡導產品研發向高附加值和高檔次發展,通過產品檔次的提升,來彌補產品利潤的不足,使國產縫機產品在市場上進一步站穩腳跟,為服企提供技術上的保證。記者了解到,在一些以技術、研發和科技為先導的國內企業中,每年的開發力度都有所提高。進入“十一五”規劃以后,幾乎整個行業都特別關注科技開發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縫協科技委員會牽頭下,擬定編制了“十一五"科技開發指南等一系列規劃,使整個行業有了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
其三,國際間貿易壁壘在逐步升級,目前還缺乏針對爭端的有力手段。
自中國加入世貿以來,紡織服裝行業不斷遭遇貿易壁壘的困擾,而與之相關的中國縫機業也受到了的影響。歐盟即將在2007年8月推出的雙指令(WEEE/ROHS指令案,即涉及到循環再利用的WEEE和限制使用有害物質的ROHS)的出臺,從短期來看,將會很大程度上阻礙我國縫紉機產品的出口貿易。由于出口價格問題,中國已經連續11年成為貿易壁壘所形成的反傾銷受害國,就縫制機械行業而言,面對越來越多的反傾銷風險以及本身價格優勢的逐漸減弱,如何應對這些貿易壁壘、減少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就成了目前縫制機械行業急需破解的難題。國內縫制機械行業內部存在的問題,矛盾,沒有及時有效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