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熱議奧運禮儀服 國服不是狹義詞匯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時的著裝將帶給觀眾一場怎樣的視覺盛宴?西裝?中山裝?漢服?唐裝?時下,中國運動員入場時穿的禮儀服飾引來百家熱議。
20余家知名網站近日聯合動議,洋洋灑灑4000字建議北京奧運會采用我國傳統的“深衣”作為禮儀服飾,并將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作為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此后百余名社會各界
人士積極響應,但其中也不乏反對之聲,認為深衣這種傳統服飾只是一部分人的情結而已,不適合現今社會的體育運動員穿著。
早在這場大討論之前,北京奧運會正裝和家用紡織品贊助商恒源祥去年就啟動了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那時起,有關“國服”的討論隨即在各大網站和論壇一觸即發一直延續至今,話題不僅沒冷,反而變得更熱,這足見市民對北京奧運會禮儀服飾的關注與熱情之高。
近日在一次由中國奧委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承辦、恒源祥協辦的專家研討會上,體育官員、奧運冠軍、服飾專家、形象設計師各抒己見,更是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將這一討論推向高潮。
古裝體現中華文化當今時代更需時尚元素
中國唐裝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忠祥一身白色唐裝出席會議。他認為,經過科技創新、人文創新和色彩創新的唐裝能夠顯示中華民族統一的大國形象。曾經為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設計出場服裝的李欣女士則希望運動員的出場正裝不僅要富于中國特色,更要與當前時尚相結合,有新時代元素的注入。
中國十佳男裝設計師崔游曾經看過北京奧運會會徽前期征集稿,當時他感覺最后揭曉的會徽無外乎是某種具象圖案經過變形而來。但是當中國印揭曉那一刻,除了感到驚喜,他也受到不小的啟發。對于中國印這一方小小的標志內蘊含的書法、印章、太極動作等中國文化概念,崔游很是贊賞。他提出,不要具體地說中國代表團的正裝就是唐裝、漢服或是其他什么,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要把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通過細膩的手法,不留痕跡地表現出來,才是最巧妙的,也是最難的。他認為,服裝品種豐富,比中國印的創作面更寬,發揮余地更大,設計手法也要容易得多。
韓國李嘉子形象設計集團公司總裁、著名形象設計師李嘉子對漢城奧運會整體形象方面有不少遺憾。因為代表團整體服裝設計和穿著,并不適合人們在上下班或是參加宴會時穿著,因此沒有能夠借奧運會將其作為世界性代表服飾推廣。李嘉子女士很喜歡中國傳統服飾,她希望2008年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服裝,能夠打入世界市場,成為世界流行的服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