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101屆廣交會看寧波市外貿結構的轉型
在第101屆廣交會上,記者驚喜地發現:我市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試水”進口貿易,強調進出口貿易和諧發展; “寧波制造”附加值越來越高,出口產品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種種跡象顯示,寧波外貿的“臉”正在悄悄地變。
爭做進口商品代理商
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立進口展區,對愛喝“頭口水”的寧波商人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少外貿公司已不滿足于做簡單的出口生意,他們紛紛將目光瞄準了廣交會的進口功能。
以往中基外貿一直作為出口商活躍在廣交會上,本屆首次以采購商的身份亮相。中基寧波對外貿易公司副總經理應秀珍透露,去年公司進口額為2億多美元,進口產品涉及銅、塑料、棉花、鐵礦砂等原料。這次她希望在廣交會上找到合適的國際供應商,引進頂尖首飾品牌。
龍血木、柚木、非洲紅木、花梨木、玫瑰木……贊比亞一家展商帶來了豐富的木材樣品,吸引了寧波寧電進出口公司的眼球。“木材進口一直是我們的主要業務,而非洲具有豐富的木材資源,正是我們準備拓展的重要市場。”該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工作人員已經留下了贊比亞展商的聯系方法,打算回寧波后進一步聯系合作投資和進口代理事項。
太平鳥進出口公司在進口代理上已捷足先登。據了解,該公司此前在廣交會上結識的希臘五金產品進口商已將當地優質橄欖油的中國地區代理權交給了太平鳥進出口公司,首批1000桶橄欖油已運入寧波,正通過奉化糧油公司等渠道進行試銷售。
從“小打小鬧”到做大進口
“去年我們有色金屬進口額達4500萬美元,其中僅匯兌收益就有500多萬元人民幣,做進口生意利潤還是蠻豐厚的。”海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飛龍說。寧波中包進出口公司負責人也認為,在國家鼓勵進口的政策刺激下,從事廢塑料等原材料進口貿易的前景相當不錯。據海關統計表明,一季度全市進口總額達38.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以上,增速領先出口11個百分點。
目前,寧波港集裝箱業務已名列全球第13位,但70%的貨輪在抵達寧波港時均是空箱,浪費了大量運力,這就給寧波進口業務的開展預留了充足的運力。去年,我市進口前10個商品包括塑料、廢銅、原油、鐵礦砂、集成電路、液晶裝置和苯乙烯等化學物質,其中大部分進口商品為大宗原材料,與寧波港口優勢緊密相關。
另一方面,我市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眾多的外資企業已在寧波“安營扎寨”。 “寧波有這么多大項目、大企業,急需引進歐美等發達國家以及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裝備,進口貿易資源豐富。”寧波寧興控股公司負責人說,公司一季度進口額已超過7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倍以上,下一步還將擴大機械設備的進口。
“代理國外商品是發展進口貿易的起步階段,有實力的外貿公司和生產企業眼光要放得更遠一點,進口先進的技術設備、原料型的商品,推進‘寧波制造’的技術升級。”廣交會寧波交易團團長丁海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