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點燃中國服裝行業新亮點
2007年,中國的市場將更多的向世界打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雙重競爭和挑戰,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我國服裝產業的結構水平不高,結構質量也比較低下,沒有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于一體的縱向產業鏈,也沒有形成區域間聯動發展的橫向產業鏈。
縱觀我國的服裝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在高端市場上,世界服裝品牌大鱷們獨霸天下;在中檔市場上,眾多的國際中低檔服裝品牌也讓我國的服裝品牌們疲于應付,而大量的中國服裝企業則在低檔服裝市場上慘烈地競爭著。
按照國家“十一五”期間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總體要求,中國服裝產業鏈應該向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精加工的“三高”延伸,從服裝設計和制造環節來看,服裝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的應用是我國服裝產業的技術創新方向。
在目前的中國服裝行業,對服裝CAD軟件的作用已經得到公認,國內外的CAD廠商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但是對服裝CAM自動裁剪機/自動裁床的認識,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一組數據可以清楚表明中外服裝行業生產工藝的巨大差距: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服裝加工企業中,服裝CAD/ CAM的使用率已經高達70%~80%以上,哪怕是只有四、五十人的小工廠也在使用服裝CAM,而在中國,目前服裝自動裁剪機CAM的普及率尚不足1%。
造成這一現象有兩個關鍵性的因素,那就是:中國服裝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服裝CAM生產企業對產品推廣普及力度不夠。
中國服裝企業多年來一直在和國際品牌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下風,能夠走上國際市場的服裝企業屈指可數,能夠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做好品牌經營的也是為數不多,更多的服裝企業成為國際服裝品牌的加工廠,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它們在努力提高著服裝的設計水平、品牌管理、市場運作等能力的同時,已經無暇去關注更好地提高服裝生產的工藝水平,尤其是服裝自動裁剪機CAM對于提高產品質量、產量的作用也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