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刺繡機骨干企業座談會在滬召開
4月24日,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電腦刺繡機骨干企業座談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常務副理事長何燁、顧問王承康以及上海縫紉機研究所所長吳劍敏,上海縫紉機協會秘書長雷杰等出席了本次會議。包括飛亞、興大豪、北方天鳥、杭州經緯、浙江珠光,以及上海惠32----廠等業內知名的刺繡機生產企業代表應邀出席。
本次會議由常務副理事長何燁主持,何燁就刺繡機行業面臨的形勢及其發展方向首先發表了看法。中國刺繡機行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有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全國生產企業超過了300家之眾,涌現出了包括興大豪、飛亞、北方天鳥等等一大批的知名品牌,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都獲得了相應的認可。
2006中國刺繡機總產量達到了10萬臺,帶有自動剪線功能的產品數量有所上升。但是在快速發展的背后,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對此,何燁指出:“中國目前的刺繡機產業同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在產品種類、技術研發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產品的整體技術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機器的單位價格有時只有國外同類產品的1/3,甚至1/5。目前中國的產量占到了全世界的70%強,但是整體的銷售額只占到了全世界的1/3。以刺繡機為例,帶自動剪線功能的刺繡機國外產品的價格是5萬美元,而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只有1.5萬美元,2006年行業整體利潤下滑了5%。”
與會企業代表針對中國刺繡機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思路進行探討時紛紛表示,目前行業整體與國際水平越來越接近,零部件也基本全部實現了國產化,但是產品上主要還是以低端為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還并不多見。
浙江珠光集團代表發言指出,在2006年里,整個刺繡機行業的壓力都非常大,行業內降價風盛行。珠光集團為了打開外銷市場也曾主動向國外的代理商提出降價要求,但國外代理商卻沒有接受,他們要求保持現有價格,提升產品質量,在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上下工夫。其實,這才是長遠的發展之道。
杭州經緯公司董事長湯曉明也指出,中國企業需要多考慮技術和產品研發,而不是把眼光總是盯在通過低價競爭來占領市場上。日本田島公司有超過200人的研發團隊,每個零部件有3到5人在研究,這才是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北京興大豪公司的代表表示,行業的刺繡機標準在去年已經制定出臺,應加快貫徹執行,達到制定標準的要求。對此,協會應該加以引導使重視標準的企業和不重視標準的企業有所區分。
會上,北方天鳥公司副總經理王向東就《刺繡機名詞術語行業標準》的編制情況進行了匯報,上海縫紉機研究所所長吳劍敏對刺繡機行業標準宣貫實施工作的有關過程及初步實施設想進行了介紹與說明。與會代表對《標準宣貫實施設想》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