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布局細微調整 服裝業進入歷史性升級階段
4月26日,中國服裝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工作會議在山東南山集團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如何適應中國服裝消費市場格局和出口格局的轉變、重塑我國服裝行業形象、全面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成為會議關注的主題。圍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在會上再次強調的“改變增長方式、提高科技品牌兩個貢獻率和社會責任”這三大問題,在此間舉行的會長論壇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在《中國服裝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2006年我國服裝產品國內銷售額達75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9%;出口952億美元,同比增長28.9%。同時,產業資源流動重組,行業布局細微調整,企業轉移梯度展開,我國服裝行業進入了歷史性產業調整升級階段。
其重要標志是,為提高服裝的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中國服裝協會帶領行業加強品牌建設,在推進中國服裝名牌發展戰略、促進品牌和設計師走向世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同時協助政府做好行業調研、協調政策和重大預警工作,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2006年有15個男西服(套裝)品牌被評定為中國名牌,提高了我國原創服裝品牌及其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經濟效益。協會在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的基礎上,“裝典中國2005~2006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頒獎晚會”對榮獲中國服裝品牌風格、品質、策劃、創新、潛力、營銷、公眾、價值、推動、成就和國際品牌中國表現大獎的品牌進行頒獎表彰。服裝行業有18個品牌榮獲商務部評定的“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榮譽稱號。
CHIC在傳統辦展思路的基礎上有了新突破,在國際化運作、貿易平臺搭建、品牌創新建設以及促進中國服裝品牌發展方面走向了深入,展會的整體環境、形象更具時尚感,展會的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提高。
協會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辦的“2006中國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為來自國外的專業買家與國內生產企業架起了交流、溝通和合作的橋梁。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1000余家采購商共計5000余人親臨盛會。
近年來,協會高度重視集合行業的優勢商業資源,規范服裝零售終端的操作模式,使銷售企業與服裝企業走入良性合作和共同發展的軌道。協會成功主辦了3屆“中國服裝經銷零售商聯席會議年會”,還組織部分會員赴歐洲商務出訪,在參觀歐洲第一大服裝專業展會CPD之后,同期對德國、比利時、法國和西班牙服裝市場企業和終端市場進行商務考察。2006年9月組織會員赴美商務考察,MAGIC展會主辦方主動邀請代表團進行面對面溝通和交流,希望與中國優秀展商和代理商進行深入接觸,也為美國優秀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開拓渠道。應香港貿易發展局的邀請,協會秘書處分區域組織具有代表性的8名會員參觀了香港國際時裝節,并參加了時裝秀、研討會、企業家座談等相關活動,同香港16家優秀品牌進行一對一商貿洽談。
協會還協助政府做好行業調研和預警工作,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組織服裝企業召開座談會,調研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后對企業的具體影響。
2006年協會邀請十幾位服裝行業全國人大代表,聯合向國家稅務總局提交關于提高服裝品牌企業的廣告費稅前扣除比例的代表提案,最終得到國家財政、稅務部門的理解和支持,行業廣告費稅前扣除比例由2%提高到了8%。這一舉措既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了我國服裝品牌企業的發展、贏得了廣泛支持,同時也增強了協會的名牌戰略執行力和行業凝聚力。
蔣衡杰在會議期間特別強調,企業應在提高科技和品牌貢獻率上下更多的實在功夫。他稱,謝鋒攜吉芬登上巴黎國際流行趨勢發布舞臺,虎門以純研發費用超過億元的案例,凸現了服裝產業升級的方向,具有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