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要求政府為服裝部門制定激勵政策
在歐盟和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征用進口配額的時候,印度尼西亞的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急劇上升。
但是,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限制將分別在2007年末和2008年末結束。因此,紡織品不能夠完全依賴他們的貿易壁壘和政策。
印度尼西亞國內的紡織工業自身奮起,建立一個全方位的部門,這樣他們不但能夠生存下去,而且能夠優于全球的競爭。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尼西亞政府沒能提供鼓勵戰略,形成政策,幫助推動紡織服裝工業的發展。
實際上,印度尼西亞的許多服裝制造商被迫削減成本,削減價格,這是因為他們在國內市場以及國際市場上不能夠進行競爭。
服裝公司開始向那些能夠提供連接生產和勞動成本的地區遷移。
最近,印度尼西亞的最低工資提高了10%,并且將每年提高。
對企業來說,最大的挑戰將是從最低勞動成本中獲取最大化的生產力,完成他們的目標。完不成這個目標,將迫使他們再次削減成本,對管理和工人帶來不利的影響,這將再次轉向產品質量的波動。
專家說,印度尼西亞應當從泰國的時裝城工程得到鼓勵,泰國準備將曼谷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時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