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服裝產業轉移帶來150億商機
2005年,積淀著武漢城市商業歷史風塵的漢正街上,6000余家服裝企業全部關閉或搬遷,其中絕大多數企業西行至黃陂、孝感等地的工業園區。
此次武漢服裝產業“大轉移”,給毗鄰的孝感市帶來巨大的商機,在孝感市新河鎮,一座集服裝生產、物流、商貿、信息、企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服裝產業園正在崛起,每年將有至少150億元的產值 “大蛋糕”,這引來眾多漢正街老板來此“二次創業”。
與承接產業轉移相對照,武漢市80萬噸乙烯項目的上馬,同樣給孝感的傳統化工產業注入了活力。鹵水生產、塑料加工、精細化工,這些對接乙烯的上下游產業,將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利潤。為了及時抓住這一商機,孝感人甚至提前將輸送鹵水的管道鋪進了武漢。
漢正街部分作坊孝感找“娘家”
狹窄的空間,陳舊的經營模式,傳統小商業和小工業混雜,粗放的生產方式,這些曾是困擾武漢漢正街服裝業發展的瓶頸。2005年,武漢市委、市政府開始對漢正街服裝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將生產與經營剝離、倉儲與制造剝離,關閉或搬遷全部作坊式服裝企業,曾占據漢正街半壁江山的服裝產業面臨著一次產業布局大洗牌。
政策出臺后,6000余家作坊式工廠陸續搬出漢正街,在孝感、仙桃等周邊城市尋找“娘家”。
產業園一期可吸納500家企業
今年5月21日,孝感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建強說,“孝感有傳統的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加上毗鄰武漢的地理位置,是承接此次產業轉移的理想地區之一。”
大搬遷給孝感的輕紡化工等產業帶來了商機。為承接這一產業轉移,從去年開始,該市在鄰近武漢的漢川境內開辟出占地2000多畝的漢正服裝產業園,專門吸引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漢正街服裝企業。
5月22日,在孝感漢正服裝產業園,記者看到一批廠房已拔地而起,先期進駐的企業已開工生產。該園負責人李文甫說,整個服裝產業園占地2300畝,總建筑面積153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
整個產業園采用庭院式廠房,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離,一廠一庭院,寬敞通透。分兩期開發,該園區一期開發1300畝,投資6億,目前已完成350畝,共有60多家服裝企業、30多家輔料生產企業、近百家商業企業簽訂合同,其中30多家固定資產500萬元以上服裝企業已入駐投產。
根據規劃,一期廠房全部建成后,可吸納500家服裝企業和8萬名工人就業,年產值達150億元,利稅過億元。
盼60家水洗企業入駐
“漢正”二字,在武漢意味著商貿經營,移植到孝感,則意味著工業生產。大量制衣企業入園,將產生產業集聚效應,集中供水、供熱、加上當地大量工人,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同時給印染、洗水、制衣、輔料、銷售等相關產業帶來更多商機。
漢川市新河鎮分管招商的副鎮長劉忠銅說,為給投資者創造更多的商機,產業園還將引入60家水洗企業。目前已先期投入1億多元,修建大型污水處理廠與之相配套。